齐鲁网6月9日讯(通讯员 王承善)2017年3月17日,潍坊市潍城区望留镇王家庄村民迎来一个大喜日——原立于本村的清代石碑,匿迹大半世纪后这天“回家”。
据悉,离王家村不远的陈家村,几天前在清理村东河道时,从早年建有一座石桥的河滩挖出一堆石料。有人发现其中一块大条石是古时的石碑,清除上面泥土后,碑文上有清晰可见的“王家庄”字样,便打电话报告了河道上游的王家庄。得知消息后的王家村村民们喜出望外,立即借调一架铲车,小心翼翼地将石碑运回。
王家村村民们将石碑运回
一座消失若干年的村宝由此归根,不禁让全村老少欣喜着奔告不停。让村民更加兴奋并感动的是,从清晰可见的碑文上,读懂了一段当年王氏先祖的一宗感人故事。
清代道光元年,王家庄村王氏家族第十八世王辉,发现本村那座观音庙因常年失修,殿墙出现坍塌,决意出资修复。后历经6年规划和筹措,并得到村民相助,道光六年工程正式动工。3个月的工期,一面将庙宇内建筑物及地面修整完好,同时在庙堂正南新建一座高约丈五的钟楼,内挂新铸巨钟一口,还将庙宇前方崖下河道上的石桥修筑一新。
王辉此一善举,深得当地百姓欢迎。大家纷纷以佳话相传,并立石碑一座,以将王氏善士的功德传告后人。
王家村出土的清代石碑
王家村出土的清代石碑
现今王家庄70岁上下的人,提起村里的观音庙、钟楼以及周围的河景来,都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大家都记得,早年这里香火不断,钟声悠扬,是古潍县一代百姓乐于光顾的去处之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庙堂以及钟亭仍保存完好,村民的许多聚会都会在庙前举行。农村实行合作化时期,村长将那口大钟敲响,则传出开会或者下地干活的号令。只是过了几年,大钟,及庙堂等全都遗憾地消失了。
时隔大半个世纪后,消失的功德记事石碑面世,这成为轰动全村及周围村庄的一件大喜事。此一出土石碑(底座以上)高1.84米,宽0.7米,厚0.3米,重约吨余。碑面雕图饰案,书迹清隽,且基本无残缺,在尊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今天,尤具特别价值。
清代石碑重现,令王家村村民尤其是王姓今人倍感自豪及鼓舞。不少人表示,要将先祖的品德继承下来,并一代一代发扬之永远。
碑面雕图饰案,书迹清隽
碑面雕图饰案,书迹清隽
碑面雕图饰案,书迹清隽
碑文如下:
潍邑西小于河王家庄旧有观音庙历年久远殿墙圮芜道光元年善
士王辉因染时疾竭诚默祷其疾旋愈敬欲建修钟楼一座仰答神庥
以独力难成遂延至六年始谋诸村中老耆咸乐赞盛事各协力捐资
得钱一百五十六千重整庙宇修圮补废铸钟一口而又修补河上石
桥与庙前通衢越三月而工始竣自是庙貌焕然而行人亦得往来之
便焉因立石以记其事
龙飞道光六年岁次丙戌九月 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