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泉边|它是山东最大的考场,却是一位大作家的伤心地

时间:2017-06-13

文|李建设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优秀人才的机制,无疑像古代的科举一样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考场内,是学子们争分夺秒地奋笔疾书;考场外,是家长们忧心焦灼地翘首以盼。

一道高耸的院墙把考生和社会阻隔,这道高墙在明清科举时代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贡院墙。

贡院墙内的贡院,是明清时代学子们参加乡试会试时的考场。

它是全省最高级别的考试场所。

通过它就是举人,便可以进京参加殿试考取进士入朝为官了。

现在的省府大院就是当年的贡院。

里面虽没有了乡试时的功能,但所幸的是,贡院墙的称呼却保留了下来。

就在大院的东墙外,有一条不起眼的小街,它既不宽阔,最宽处仅仅8米,也不绵长,全长只有420米。

但其所处的独特位置又让它赫赫有名,它就在贡院东墙根下,故名贡院墙根街。

明洪武年间初建贡院时,这里曾叫“贡院巷”。

民国时始改称“贡院墙根街”。

它北起大明湖路,与大明湖隔路相望,南至省府东街,往西一拐就是省府大门,东边紧挨着芙蓉街、府学文庙。

单就这贡院墙根街本身,也是一处繁华之所。

因靠着贡院,读书人大都在此集聚,考试经济便应运而生。

[济南贡院牌坊老照片]

各种培训机构林立,书院、私塾、义学和学堂这些文教场所遍布其周围,于是这里渐渐地形成了一条著名的文化街。

我也有幸,曾走进高考考场,亲历并见证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高考,但贡院却是始终无缘得见。

古代的高考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那就到古时的考场贡院外的墙根下感悟一下吧!

顺着大明湖路,很容易就能找到省府,在它高高的东院墙下便是贡院墙根街。

贡院的确壁垒森严,院墙建得很高,足有四米高,这是为了防止考生与考场外的人联合作弊,也为了防止考生受到考场外的干扰。

人在墙根下走,有一种肃穆的感觉,让人对高墙内生出一种敬畏和神秘。

[贡院明远楼及内景]

墙内的白杨高大参天,枝繁叶茂,满院春光关不住,它们像是要挣脱科考的牢笼似的,越过高高的围墙伸出墙外,呼吸起外面自由的空气,也给路上的行人带来一些阴凉,却更显出了这条小街的幽深和静谧。

清朝大文学家蒲松龄就在这所高墙之内参加过多次考试。

可以想见他就在这高墙之内,踌躇满志地写着八股文章。

然而他从青春少年考到须发尽白,却终不能圆梦金榜题名,以致失意落魄一生。

想必他曾无数次地踟蹰徘徊在这座高墙之下,思考着自己未来的命运何去何从?

也许像现在的落榜生一样想过放弃。

[位于贡院墙根街南首的“山东历代状元榜”]

但在一考定终身、以科考成败论英雄的科举时代,要想入仕为官出人头地,继续考下去是他无奈而唯一的选择。

最后他在这座高墙下终于彻悟,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如人,是这种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出现了问题。

于是孤愤的他写出了“高人一等、入木三分”的刺世疾邪杰作《聊斋志异》。

清末废除科举,贡院也日渐凋敝,贡院墙根街就更有些落寞,难寻其昔日的韵味了。

走到贡院墙根街的南头往西一拐就是省府大院的大门。

顺着正对着大门的省府前街南行,跨过泉城路,就到了榜棚街。

在贡院考完试之后,就可以到榜棚街查看自己是否金榜题名了。

有多少人欣喜若狂,又有多少人名落孙山。一条小小的街道见证了那么多的光荣、梦想;悲伤、彷徨。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 上一篇:中科院来烟派发福利!企业可免费加入共享专利池
  • 下一篇:山东10种地理标志产品被纳入中欧互认保护 总数位居全国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