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6月13日讯 编者按:十八大以来,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走在前列,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山东卫视《调查》栏目推出系列专题《砥砺奋进的五年》,看五年山东新变化。
发展靠创新,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今年已经87岁了,在这个颐养天年的年纪,他没有停下来。这一次他在山东青岛,发起了一项前人无法想象的攻关。
盐碱滩涂种水稻,让水稻在盐碱地里也能照样生长
初夏时分,在山东省青岛市白泥地的水稻实验田里,一片的秧苗被栽下,这些水稻有个特殊的名字——海水稻。海水稻项目是由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团队进行科研攻关的。几千年来,水稻都是生长在土壤肥、淡水灌溉资源充沛的地区,可是袁隆平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让水稻在海边滩涂和盐碱地里也能照样生长。
袁隆平说:“我们国家的滩涂和盐碱地,滩涂有两千多万亩,盐碱地北方的有十几亿亩,种不了水稻,我们如果这个海水稻研究成功,推广一亿亩,一亩300公斤,一亿亩就是300亿公斤。”
国有大面积的盐碱地和沿海滩涂,由于绝大部分的粮食作物抗盐碱能力较弱,这些土地基本处于荒芜的状态。
海水稻不是把水稻种在海水里,而是通过水稻杂交技术提高水稻的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让水稻在盐碱地和滩涂等含盐分较高的土壤环境中一样能生长,而且达到亩产300公斤以上的产量。
袁隆平将海水稻研究中心设在青岛
海水稻预计三年后在全国进行推广种植。海水稻的科研攻关,对守住耕地面积红线和粮食安全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地都在争取这个项目。不过在经过一番比较之后,袁隆平将海水稻研究中心设在了山东青岛。
因为粮食育种需要特殊的自然环境,一般粮食作物的育种科研中心都会设立在我国的海南省,而这次袁隆平却将海水稻的科研中心开设在了山东青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袁隆平说:“区政府比较重视,给提供了研究场地,还给了40亩地。”
袁隆平的海水稻研究中心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的国际院士港,青岛国际院士港在去年6月份建立,现在已经吸引了包括袁隆平在内的国内外33位院士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已经成为青岛市引进人才的一张新名片。不过仅仅在一年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卖不动的空楼盘。
青岛李沧区盘活资源,吸引高精尖人才入驻
最近几年李沧区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2008年青岛市启动了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李沧区被列入搬迁改造名单的企业共有55家,占青岛市搬迁总量的50%。区内支柱企业的青钢、青汽、青石化、碱业四大工业集团相继外迁,几乎“搬走”了全区近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想要打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就必须创新发展思路。
盘活现有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发展楼宇经济到发展人才经济,青岛国际院士港在这种情况应运而生。不过作为青岛的老工业区,李沧区在吸引顶尖人才方面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为了吸引“院士”这样的高精尖人才入驻,李沧区可谓是诚意十足。
梧桐枝叶茂,招引凤凰来。袁隆平院士就是最早一批进驻青岛国际院士港的精英人才,在院士们的口口相传和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下,入住的院士越来越多。
院士港的目标是吸引100名院士的入驻,国内院士占40%,国外院士占60%。院士入驻后,院士港会帮助专家联系企业和资金,将高精尖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拉动当地乃至整个行业的经济发展。
青岛市李沧区院士港副主任李文文介绍:“现在我们是集聚了5个方面的产业领域:网络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设计,通过人才撬动起来以后,将来辐射的不光是李沧区,有可能是整个青岛市,整个山东省。”
政府牵线搭桥 促企业与袁隆平团队合作
青岛即发集团就是院士港建立后受益的企业之一,即发集团在5年前接手了即墨市近16000亩的盐碱地和水产品养殖基地,本来打算走水产品和盐碱地种植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可事与愿违,盐碱地开发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益。
就这样数千亩的土地整整荒了5年,公司在今年年初战略转型中,着重强调了对这部分土地的开发利用问题。企业在求助了青岛市农委后,政府牵线搭桥联系上了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的袁隆平团队,海水稻的技术恰好和企业需求对口。
在海水稻种植成功后,这片荒地将成为一片沃野,袁隆平也将距离他的禾下乘凉梦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