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步入医学学府的那一刻起,他们便许下铮铮誓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他们就会在你我身边。朋友圈曾流传这样一段话,“医师节”为什么不是“8.17”,不是“8.18”,而是“8.19”,因为医师这个行业,不是为了“要吃”,不是为了“要发”,而是在人们面临病痛折磨时,坚定地说一句“不,要救”。
在青岛市口腔医院,有许许多多这样平凡而感人的医护,他们没有万丈光芒,但却始终温暖有光。在我国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身边。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辛刚 通讯员 张延平 青岛报道
“我不要看牙,我怕!”不少孩子在得知爸妈带他们去看牙时,总以一哭二闹三耍赖的方式表达抗拒。说到底,这都源于孩子对口腔治疗疼痛的恐惧。如何让孩子不再怕看牙,青岛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曾欣,在儿童舒适化口腔治疗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并不断创新,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信任。他说,每当看着一个又一个小朋友恢复了一口小白牙,他的内心都会充满欣慰和满足。
赢得哭唧唧小娃娃的认可
儿童口腔诊疗,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取得孩子的信任和配合。“小朋友可以是笑起来纯真可爱的小天使,也可以是哭起来令人头疼、无可奈何的‘小恶魔’。”曾欣说,在面对医务人员的时候,可爱的小朋友往往都表现出“小恶魔”的一面。确实,面对拿着各种令人害怕“武器”的医院叔叔阿姨们,他们内心充满了恐惧,有小情绪不愿意配合也是情有可原的。如何与这样的小病人和睦相处,最终顺利完成诊疗工作,考验着每一位儿牙医生的经验和能力。曾欣说,丰富的临床经验、高超的医疗技术只是基础,还要加上亲切的态度和与儿童有效沟通的能力,才能获得一个个哭唧唧小娃娃的认可,让他们破涕为笑。
善于发现小患者的需求
“舒适化诊疗的价值在于,减少检查过程中患者的痛苦、不愉悦的体验,让整个检查和治疗过程更加顺畅,让患者很好配合。”曾欣说,良好的就医环境、合适的行为管理、合理应用麻醉是实现舒适化治疗的重要手段。
为了能为更多的小患者解除痛苦、恢复功能、改善外观,儿牙医生们需要善于发现小患者的需求,不断地摸索更好的治疗方式,学习更先进的治疗理念,针对小患者的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情况,从心理、生理、情绪反应等方面进行多维主动诊疗。束缚治疗、全身麻醉、镇静下的口腔舒适化诊疗、未萌全儿童恒磨牙严重缺损的全瓷修复技术……很多特色诊疗项目,就这样一个个应用到了临床。
为患儿定制舒适化方案
当孩子的牙齿出现问题,他们对于治疗过程中的哭喊打闹不配合,往往让家长和医生们束手无策。“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因为孩子无法配合,不得不放弃对低龄患儿的牙齿治疗,等到孩子年龄大些了,严重的口腔疾病已经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全身健康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曾欣介绍说,若是采取欺骗、按压、恐吓等方式强迫孩子进行治疗,不仅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让父母心疼不已,也增加了治疗风险、降低了医疗质量。
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引入麻醉开展舒适化治疗不仅无痛苦,而且大幅节省治疗时间。青岛市口腔医院麻醉科专业团队可根据患儿的病情,如蛀牙情况、配合程度等,对其进行评估,并参考家长意愿,制定适合每位患儿的分级麻醉方案。例如,可管控的轻度焦虑的孩子仅需轻度镇静;可管控的中度焦虑的孩子需要通过药物,在控制意识的状态下治疗;难管控甚至躁动抗拒的患儿则需要深度镇静或全麻来完成手术。
16岁少年的口腔“毕业”礼
有一次,有一位比妈妈还高的孩子,在妈妈的带领下,执意在挂号处挂了曾欣医生的号做口腔检查。检查聊起来,孩子说他记得特别清楚,小的时候别的医生都看不了他的牙,最后是曾欣医生给他治好的。原来这个孩子3岁多、6岁多和8岁多,都找曾欣医生治疗和复查过,后来再也没有坏过牙齿。那天是孩子16岁生日,说是要从儿童口腔科“毕业”了,一定要来看看曾欣医生。孩子在日本迪士尼游玩的时候,还用自己的压岁钱特意为曾欣医生购买了一个小挂件当做礼物。回忆起这段经历,曾欣满眼笑意,“这事让我收获了不只是温暖,更多的是坚定事业的信心,觉得一切都值得。”
2012年至今,曾欣医生还一直负责青岛市儿童口腔基本预防项目技术指导管理工作,为青岛市儿童口腔基本预防项目的顺利开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也为青岛地区儿童口腔医学发展扩大了影响力。展望未来,曾欣医生感言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份事业,接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舒适化治疗这一专业向前推进,最终造福更多小朋友,让看牙不再有疼痛,不再有恐惧。
[责任编辑:杨凡、崔中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