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青岛大型民企仍以传统产业为主 缺乏金融业巨头

时间:2020-08-12

原标题:乘风破浪的民企,凭啥走出"上扬曲线"?

半岛记者 景毅 李兵

民营经济是在市场的大海中产生的,自身充满发展活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经济活力。8月12日,2020青岛市民营企业百强发布暨胶东经济圈商协会联盟成立大会在黄海饭店会议中心二楼礼堂举行。据了解,今年的民企百强榜入围企业的营收体量增加,新面孔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多项国家战略叠加让青岛站在全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最前沿。作为胶东经济圈核心,发挥好青岛在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民营经济同样是重要驱动力之一。胶东经济圈商协会联盟的成立,将开启胶东五市在经济领域尤其是民营经济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岛城民企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新天地。

>>>愈难愈强

青岛民企走出“上扬曲线”

2020年上半年,肆虐的新冠疫情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都遭遇严峻危机、面临重构。相较于国企,民营企业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对大风大浪的感知程度更甚于国企。疫情之下,广大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否经受住风雨的考验,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

可喜的是,青岛民企今年上半年交出一份让人欣喜的成绩单。作为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上半年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5.38%,成为青岛半年经济由负转正的一大助推器。其中,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同比增长7.02%,至此相当于青岛每万人拥有民营市场主体1714户,青岛创业密度跃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仅位于深圳(2478户/万人)和西安(2195户/万人)之后,较2019年底上升1个位次。

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外部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增多,外需不足和产业链条不通畅的问题冲击着国内企业。在此背景下,青岛外贸也走出一条逆势上扬的美妙曲线。上半年,青岛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9%,高于全市进出口增速9.1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市外贸总值63.5%,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5.2个百分点,领跑全市各类外贸主体。

>>>多元布局

加力投入“一带一路”建设

同时,青岛民营企业的市场布局更加多元,对主要贸易对象进出口额均有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幅明显。

今年上半年,青岛民营企业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进出口额分别为291.3亿元、260亿元、202.3亿元、147.2亿元和109亿元,分别增长38.4%、21.3%、6.8%、18.1%、6.6%;对上述五者进出口合计占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的55.5%。此外,民营企业加大力度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对沿线国家进出口598亿元,增长24.3%,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9.3%提升至32.9%。

随着中德、中日、中韩、中以“国际客厅”相继开门迎客,更高水平的开放正助推青岛由末梢端口变成枢纽“国际客厅”,在这里,各国企业、商会、地方政府可以方便、快捷地对接资源,融入中国开放发展的宏大棋局。汇聚的资本、人才、技术等优质要素,不断扩容的国际“朋友圈”,对民营企业来说,就是绝好的发展机会与发展资源。

投资加码,民间资本力挺青岛

8月6日,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一批特殊客人:来自青岛市民营经济局、市委统战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市、区两级20多个相关单位、40余名业务负责人。由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的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意创新项目落地推进会在此举行,现场对接企业需求,支持企业创意创新项目落地。无论是形式、规模,还是力度,现场办公支持民营企业创意创新的举措在青岛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全国、全省范围也属少见。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市场化改革的主角。城市的开放也好,发展也好,民生也好,增长也好,结构调整也好,本质上,真正的行动者、操盘手是企业家。

市场的东西,让企业去探索,让企业家去发挥他的企业家精神。而当企业家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时,政府就要非常积极地帮忙解决。青岛建立起领导干部为企业站台制度,梳理形成了100家企业发展创意方案,对经论证可行的采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精准扶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在青岛,读懂企业、读懂企业家的创新性举措越来越多,有效市场跟有为政府两只手共同发力,让企业家感受到青岛的诚意和决心,感受到政府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为企业家营造舒服的发展环境。

截至6月末,青岛境内上市公司已达40家。其中,民营企业有26家、同比增长8.33%;新三板挂牌公司86家,其中有民营企业78家、占比超过90%。

从融资情况来看,上半年青岛民营企业累计融资35.3亿元,占直接融资总规模比重的10%,较去年提升了6个百分点。下一步,青岛还将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加大力度推进政策性转贷以及融资担保补助业务,全力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国家级子基金落户青岛。

资本的力量给经济科技注入强大的动能。在日前公布的“2020年山东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青岛共上榜12家,同比增长50%。重点培育新锐企业,新认定4家加速器(孵化器)为首批“青岛市瞪羚独角兽企业加速器”,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521家,较去年认定数量增长66.3%。

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下苦练内功的青岛,在逆境中收到来自市场的“回馈”。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民间投资增长12.2%,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19.5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56.3%,较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较2019年底提高3.8个百分点。全市民间投资在建项目3018个,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37个百分点。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青岛民间投资仍然实现领先全国的逆势增长,这充分说明,青岛市民营经济在逆境之下保持了强劲的生命力,抓住了疫情带来的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变革,持续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并不断扩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也给了青岛足够的发展信心。

群起而攻,“娘家”为民企撑腰

行业协会商会是连接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桥梁纽带,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主体,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一个城市,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必须建设一流的商协会;反过来,一流的商协会也会为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分助力。

“去年一年青岛就新成立了60余家行业商协会,在今年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商会协会积极搭建供需资源配置平台有效推动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谈到青岛商协会的发展,青岛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杨长军信心满满。

行业商协会等社会组织是现代城市治理的重要依托,在参与决策制定、推动行业发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商协会越活跃,往往意味着一个地方的经济越活跃。疫情以来,青岛活跃的商协会发挥离企业最近、知企业最深的独特优势,在资源配置上“各显神通”,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胶州制帽行业商会召集上下游企业的设计人员进行转产防护帽的技术攻关,400余家制帽企业化危为机;青岛市家具协会组织开展的首轮“超越梦想之带货直播”专题培训和网络展销活动,总成交额达到500万元;青岛市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市商业联合会发起“千店万站”岛城安全餐饮进万家工程,开展线上“新零售”计划;青岛市模具行业协会组织会员企业,参与海尔卡奥斯平台的“百万模具物联上云计划”,赋能模具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青岛很多中小微企业能在存亡危机的第一时间按下“重启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商协会搭建供需资源配置平台,有效推动复工复产。

除了搭建平台互帮互助,提供专业化高质量服务是商协会的另一大优势。在这方面,青岛正在有序“释放”一部分政府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通过政府购买、补贴、奖励等方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青岛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18条政策明确提出,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等方式,对企业存量订单面临的违约和纠纷情况提供政策咨询。青岛多个部门还起草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完善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新型调节机制。

作为企业的“娘家人”,青岛市工商联搭建商会建设发展平台,稳步推进商会建设,帮助商会及时了解政府有关政策文件,构建了政企之间开阔畅通的“绿色通道”。

2019年,青岛市发起包括“壮大民营经济攻势”在内的十五个攻势,作为壮大民营经济攻势的牵头部门之一,青岛市工商联与市委统战部和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建立了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和三部门联动机制。

市工商联发挥优势,牵头组织了10多场民营企业家、商会代表座谈会,书面征求1220家、电话征求1067家民营企业意见建议,面对面征求了118位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和商协会会长的意见建议,在聚焦问题、找准穴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围绕“商业创新与价值创造”“民营企业的法律事务&典型案例解析”等主题,举办了7期民营经济大讲堂,近千名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会同市税务局在各区市工商联、商会举办70多场“金桥助力——税务政策解读主题沙龙”活动,通过政企双方“面对面、点对点、人对人”近距离交流的方式,详细解读政府在减税降费、人力资源、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有关政策,印发《青岛民营经济政策一本通》5000余份,推动政策落地落实,提升了企业政策获得感。

另外,市工商联还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调研,积极探索建立工商联和商会服务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机制,做到了精准对接、服务高效,得到了全国工商联的好评。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转变作风,贵在行动。青岛市工商联立言立行、真抓实干,推动了工作作风切实转变,他们全面助力壮大民营经济攻势,有力地助推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读懂企业、读懂企业家的创新性举措越来越多,有效市场跟有为政府两只手共同发力,让企业家感受到青岛的诚意和决心,感受到政府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

去年一年青岛就新成立了60余家行业商协会,在今年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商会协会积极搭建供需资源配置平台有效推动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观察 结构性差距明显 大型民企“大而不新”

民营企业复苏则城市复苏,民营经济活跃则城市活跃。尤其是在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的上半年,作为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能不能逆势再出发,释放潜力、充满活力,关系的不仅是民营企业自身能不能做好减法、修炼内功,也关系着城市本身危中求机、化危为机的能力。

今年上半年,青岛民企取得一系列卓越的成就,但也要冷静地看到自身差距与不足。在此前的山东省民企百强榜上,青岛入围的12家民企仍以传统产业为主,5家为建筑业,其余布局在批发零售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业等。当然,这也是山东民营经济的共性,大型民营企业几乎清一色地集中在石化、钢铁、电解铝、纺织等传统经济领域,大而不新。

倘若与上海、深圳相比,这样的结构性差距就更为明显:没有民营金融业巨头,没有大型民营互联网公司,没有民营先进制造业龙头……在医养健康等现代服务业以及计算机通信、新材料、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青岛也少有拿得出手的民营企业。

这一点,在2020年山东省“十强产业”民营企业10强榜单中,表现得更为直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0强、新材料产业10强、医养健康产业10强,青岛均只有1家民企上榜;高端装备产业10强上榜企业甚至为零。最让青岛最引以为傲的海洋产业,仅有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英豪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3家上榜,在数量上与潍坊持平。

这样的局面是长期形成的。一方面或许与传统产业路径依赖有关,民营企业对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转型“有心无力”;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还有待提升,尤其是新兴领域的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土地、人才等突出问题。

对民营经济不够强的短板,青岛一直有清醒的认识。

从去年以来,以壮大民营经济攻势为抓手,青岛着力实施“十强”领军民营企业培育行动,建立大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全力支持领军企业进入山东民营企业1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

具体到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青岛开全国之先河,实行“顶格倾听”,由企业唱“主角”,政府部门给企业当“场务”,率先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创意创新的工作实施方案,多维度多场景助推民营企业家创意创新。伟东集团、中特科技、雷神科技、易邦生物、云路先进材料、乾运高科等企业先后通过创意会的形式,大胆发出自己对产业集群的构想,打造百亿千亿的产业集群。其中进度最快的伟东集团项目已经落地。

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对万名企业家进行资本市场的知识培训,吸纳具有平台性质的行业头部企业和企业平台,10万套人才公寓吸引年轻人扎根青岛……青岛还从资本、平台、人才等维度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解决它们发展的后顾之忧。

这短短一年的变化,体现在不只有更多龙头民企入围山东百强,作为后备力量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瞪羚、独角兽等新锐企业也快速成长。2019年,青岛5家企业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20家企业获评省瞪羚企业,累计达到30家;6家企业入选多个独角兽权威榜单,数量位居北方城市第二,全国城市第七……民营经济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要焕发更加气吞山河的企业家精神,青岛已经做了很多,还需要做更多。

  • 上一篇:金价创九年新高 青岛市民避险意识提高选择离场
  • 下一篇:青岛将普及马术运动 相关专业要扩大招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