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青岛打造“心理之城” 提前抢占千亿级产业市场

时间:2020-09-17

原标题:青岛驶入心理健康产业快车道 打造“心理之城”提前抢占千亿级产业市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见习记者 白菊

“孩子在家待太久,开始厌学了,这种情况我很焦虑。”“高三了,可是我失眠很严重,白天上课没精神,浑浑噩噩。”“工作压力太大了,一上班心里就堵得慌”……随着我国境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进入常态化防控,社会逐渐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然而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慢慢浮现出来,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性凸显。

其实,在心理健康服务这一颇为“冷门”领域,青岛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青岛被确定为首批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初步形成具有青岛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特色品牌。在城阳,“阳光城阳”和“瑞阳心语”品牌被推广到全国;在胶州,“心理敞亮工程”覆盖全民,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把心理健康服务做成普惠万家的事业,让“青岛经验”推向全国,青岛一直在路上。

救助困难群体

点亮“小桔灯”

“描绘心生活,让阳光充满生活,让生活丰富多彩。”走进位于城阳区的瑞阳心语EAP体验训练基地,三行大标语映入眼帘,基地门口的EAP服务流动工作站随时准备出发。青岛瑞阳心语心理学应用技术公司,为青岛和全国十余个城市提供社会心理服务、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等多项业务,是城阳区社会心理服务基地,创办以来已服务60余万人。

“你们能帮帮我妈妈吗?因为疫情严重不能出门,我妈妈心里堵得慌,控制不了情绪,我在网上看到求助热线,所以打电话试一下……”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时候,城阳区开通以“新冠肺炎阳光热线”为主的14部热线,和“阳光心理”线上心理咨询平台,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瑞阳心语招募1000多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依托“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帮扶在线”和上门辅导疏导等手段,提供24小时心理问答、心理咨询线上服务。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城阳区委政法委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阳光治理”的重要创新内容,坚持体系化推进、源头化治理、社会化发展,着力打造“心服”新高地、“心防”示范城、“心治”共同体,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城阳。“目前,全区已建成社会心理服务基地1个,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55个,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心理咨询门诊、基层医疗机构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辅导室设置率达到100%。”城阳区委政法委办公室主任宋晓天说。

阳光城阳,幸福城阳。“小桔灯”项目是城阳区对困难群体进行心理救助的服务品牌,心理救助为困难群众点亮一盏盏“小桔灯”,项目获评民政部社会救助创新案例第一名,填补青岛市在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实践奖空白。城阳区建成“1235”阳光心理救助服务体系,依托瑞阳心语公司,在全国率先设立社会救助心理关爱基地,打造线上线下两个心理救助阵地。对全区低保(特困)对象进行了入户巡访调研,筛选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服务。

2

科普下沉基层

生命全程陪伴

心理健康服务的故事,也在胶州这片土地上演。

暖黄的灯光倾洒在米白色纱帘和湖蓝色沙发上,舒缓的轻音乐在耳边响起,这是胶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室。除此之外,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还配备海斯曼心理CT系统、反馈催眠型智能减压放松系统、智能反馈团体无线减压系统等先进设备。

沙盘室和心理宣泄室等新事物也逐渐走进社区,在胶州市洋河镇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的沙盘室,约20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放着沙盘器具陈列柜和两个沙盘台,体验者可以用人物、树木、房屋等沙具模拟自己的内心世界,将内心矛盾通过游戏展现出来。对于体验者来说,这里是“心灵氧吧”、“心灵港湾”,也是生活的“减压阀”和“加油站”。心理咨询师来到居民身边,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和咨询工作,打通心理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胶州市委政法委和卫健局双牵头,构建起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通过各种方式下沉到基层进行心理健康的科普,能够逐渐消除人们长久以来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病耻感’,让大家知道有了问题去哪求助,这是很有意义的。”胶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主任赵金香说。

20万册《心理健康服务手册》《心理健康知识读本》发放到市民手中,打开手机进入公众号“平安胶州家园”,就能观看每周一期的“心理健康小常识”宣传短片,目前已更新140期。婚姻家庭辅导室搬进了婚姻登记处,心理咨询室在妇女儿童中心建成,有问题随时可以去“把脉”、“开方”。胶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杨海刚介绍:“我们制订了‘生命全程心理陪伴计划’,在婚前、婚后、产前、产后、婴幼儿、学生、青年、中年和老年等关键时期,都有心理健康服务全程陪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胶州市组建起“春晖”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进入千家万户,为一线工作人员和隔离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和情绪疏导服务;志愿者、村庄社区网格员、公安民警下沉到社区,进行走访随访和心理筛查。线上线下双平台齐上阵,胶州市依托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和心理咨询专业人才储备库,成立心理服务专业应用团队,提供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扫描二维码进入心理干预系统,进行线上心理测评和咨询、预约线下咨询服务。

胶州市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探索开始已久,2016年正式实施“心理敞亮工程”,政府、行业、社会各展其能,打造市、镇、社区三级“树状”平台,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可以总结,在全省推行,这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省委书记刘家义对胶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给予肯定批示。2018年4月,在全省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胶州市作为唯一县级卫生计生局作了典型发言;2018年10月,在第11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上,胶州市做了经验介绍。

3

建立体训基地

延伸社区企业

巨大需求催生心理健康服务市场破土而出,心理学的产业化正当其时。“我国心理学的发展还缺‘产业’这条腿,事业、产业齐头并进,心理健康才会推动得更快。”谈到为何把心理学产业化,瑞阳心语的创始人、总经理付浩这样说。

付浩与心理学的缘分可以追溯到30年前,1990年中科院心理所、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军交运输部和济南军区卫生学校等四单位联合进行《军队汽车驾驶员驾驶适宜性综合评价标准的研究》制定的实验课题,时任汽车营司训连连长的付浩也参与了课题研究,并参与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汽车驾驶员选拔卫生标准》。

在部队多年的选拔和训练经验让付浩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军车驾驶员的选拔同样很重要。凭借着自身的心理学实践经验,付浩在退伍后投身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目前瑞阳心语团队中60%是退役军人,管理层由平均军龄20年的退役军人组成,他们大都有心理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在青岛这个城市,我们很幸运。瑞阳心语一路走来发展到现在,真的离不开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付浩说,由于当前社会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够深入,并且心理健康服务并非中小型企业必需品,瑞阳心语起初在面向企业推广过程中吃过几次闭门羹。在城阳区政法委的牵头推动下,瑞阳心语探索出一条与工会合作的成功经验。

城阳区总工会与瑞阳心语签订合作协议,把心理健康服务设为职工普惠项目,城阳区政府投入280余万元购买心理服务,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落地到社区、延伸到网格。

青岛市总工会也在瑞阳心语挂牌成立青岛市职工心理健康体验训练基地。

城阳区城阳街道后田社区的“阳光心灵驿站”就是心理健康服务进社区的缩影,后田社区以瑞阳心语公司为依托,投资80多万建成16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可以使用设备进行心理测评,瑞阳心语的专业老师经常来社区组织心理服务培训和心理咨询讲座。

“现在居民的生活条件好了,吃不愁、穿不愁、住房有保障,但是万一家庭上有变故,就很容易造成心理阴影。我们对社区的居民,尤其是未成年人和困难群体进行了评估,并且建立了档案。社区有‘帮心’志愿者队伍,会对有需求的居民进行心理疏导。”后田社区团委书记李静介绍道。

4

移动互联网赋能

提供定制服务

“心理学不是主菜,是调味品,可以与各种行业融合,‘心理+’可以创造巨大价值。”对于心理学的重要性,付浩这么理解。目前,瑞阳心语提供的心理服务和心理科技、云平台、心理设备,逐步从山东省延伸,登陆全国几十个省市,服务领域涉及工会、民政、政法、卫生、公安、教育等30多个行业。

瑞阳心语目前拥有一个综合性服务基地,6个服务中心(县区级),8个工作站(街道,镇级),300余个工作室,一个心理装备研发中心和三个心理装备合作生产基地。心理服务基地包括16个中心(EAP服务中心、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测评中心、培训中心、数据统计分析中心、危机干预中心等)和36个功能室。

移动互联网赋能任何行业,也为心理健康产业激发新活力。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互联网+心理咨询的商业模式崛起,与传统线下咨询服务融合,心理健康服务找到了新落点。

瑞阳心语线上依托“互联网+云心理”提供服务,线下服务采取“基地服务+流动工作站上门服务”的方式进行。

新技术为心理学赋能,瑞阳心语依托互联网研发团队,引入大数据、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VR等技术,推出智能心理SaaS云平台,打造“移动前端App、智能物联心理装备、人工智能情绪感知、虚拟现实心理训练、远程可视互动咨询、大数据分析管理”六位一体模式,为团体和个人提供心理定制服务。智能心理SaaS云平台以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多级社会心理服务网络为基础,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智能化、规范化、常态化工作平台,既可以为民众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又可以为心理从业者和机构提供专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2016年,中国心理学会檀培芳教授在国际EAP大会上介绍基于城阳经验的中国青岛EAP模式,世界目光聚焦在这个来自青岛的企业身上,瑞阳心语的经验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认可,这时起,瑞阳心语的品牌在全国打响,成为全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领头羊”。

[ 风口已来 ]

服务缺口巨大,产业市场预期千亿元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缺口巨大,公众心理健康需求与可获得心理健康服务之间有很大差距。据调查,我国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国民心理健康需求极大,但国民感知到的心理咨询服务却不便利。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国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得知,74%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

其实,国家对于心理健康产业的重视和推动从未停下。

2018年,中央政法委、国家卫健委等10部委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作出重要指示。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2018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整体营收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营收规模超过5万亿元。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到2020年“健康中国”带来的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到2030年将超过16万亿元。

格局尚未打开,这是我国心理健康产业的现状。

在2019年年底举办的心聆视界2019·健康中国心理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表示:“心理健康产业只作为公益事业很难持续发展,需要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参与,要解决产业发展的驱动力,还有重大基础性研究、产品研发与创新、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建立产业链等一系列问题。”

发展潜力巨大,这是我国心理健康产业的未来。近年来,心理健康产业从被忽视的角落走到聚光灯下,2015年以来心理健康产业风险投资一路高歌,2018年心理服务平台壹点灵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大量企业涌入心理健康产业,资本注入市场加之政府扶持,为心理健康产业发展推波助澜。

“我国有50多万所中小学校,60余万个城乡社区,百人以上企业约24万家,如果都按照国家的要求配备心理服务工作站,心理健康产业是千亿元市场,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瑞阳心语总经理付浩说。

[ 青岛优势 ]

服务品牌+学术资源打造“心智谷”

青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永祥提出,要打造“心智谷”,借助中央政法委、国家卫健委批准青岛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契机,建设“心智谷”国家级心理健康产业园,打造心理学理论研究、心理学实践应用和心理健康服务产业三个新高地。心理健康产业拥抱的是千亿元级市场,把握机遇,乘风而上,打造“心理之城”,成为心理健康产业的龙头,青岛具有天然优势。

打造“心智谷”,青岛有心理健康服务品牌。

城阳“瑞阳心语”和胶州“敞亮工程”两个在全国心理健康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品牌就诞生于青岛——2019年,青岛被确定为首批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成为全国首个心理健康品牌城市。政府主导推动,以企业为依托,投资建设心理健康产业园区,青岛有成熟模式可循——青岛市依托瑞阳心语,在市场运作和产业发展方面探索出“青岛模式”,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贡献“青岛经验”。

打造“心智谷”,青岛有学术资源支撑。

青岛与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以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等国家权威组织机构合作,建立由武国城、陈雪峰等20余名全国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智库,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出谋划策,持续开展多层次培训。依托中科院心理所等国内权威机构,打造高端交流研讨平台,先后承办第二届中国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第一届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国家级心理行业会议选择青岛并永久落户,中国心理服务工程实验室落户城阳已通过专家评审,系中科院心理所唯一省部级实验室,为青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心理健康服务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青岛投资600万元开发建设集心理数据收集、分析研判、危机干预、科普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服务云平台,打造心理服务大数据中心,在青岛与国内外院校、机构的合作基础之上,可以打造国家级心理服务云平台,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将为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注入新活力,助力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心理健康产业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也非朝夕之事,需要政府和社会齐上阵,共耕耘。青岛是青春之岛,是创业之城,是城市中的“独角兽”,未来,也可以是“心理之城”。

  • 上一篇:青岛出台新规:确保出行设施与小区同步交付使用
  • 下一篇:李沧拟出台人才购房补贴政策 或影响改善型住房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