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每天15到20分钟让学生动起来
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省教育厅9月25日发布通知,决定自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省中小学和高校强化落实早操制度,出操时间原则上为15~20分钟,一般以跑步为主,也可以做健身操、跳绳等具有一定运动量且适合集体活动的项目。
出操原则上为15至20分钟
省教育厅要求充分保证出操时间。学校要根据本校作息时间统一组织安排出操,出操时间原则上为15~20分钟。寄宿制学校要全面落实每天早操制度,鼓励非寄宿制学校开展早操活动。特殊天气或特殊情况下可不出早操。在早操内容方面,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生理、季节等实际合理安排早操活动内容。一般以跑步为主,也可以做健身操、跳绳等具有一定运动量且适合集体活动的项目。早操应在校内运动场、体育馆或教学楼、宿舍楼间空地等场地进行。不得组织学生到校外马路、广场或其他公共场所出早操,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记者从多所驻青高校、中小学了解到,各学校早操开展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小学把跑操放在了大课间,有的高中保持着早操的习惯,有的高校则只在大一安排早操。青岛海山学校便是跑早操的高中之一。“跑操已经成了学校传统,一天两次。早操从早晨6点半开始,至6点50分左右结束,每天早晨跑操20分钟左右,由班主任、体育老师带跑。上午10点课间时还有一次跑操。”学校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也成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生跑操前进行“操前读”,大声朗读或背诵一些知识点,提神醒脑、强身健体。在落实阳光运动一小时的过程中,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也开设跑操活动。“阅读和运动是我们学校的传统,尤其在冬季以长跑代替课间操,延续多年并提升了学生身体素质。”学校老师认为,尽管国家提出阳光体育的号召,但目前孩子们的运动量还是有限,通过跑操可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让运动成为师生健康快乐发展的源泉。
教师带操按课时记入工作量
为了切实提高早操质量,此次,省教育厅要求学校制定早操实施方案,由体育部(组)负责活动场地安排、活动内容设计、运动负荷控制等工作;学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体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值班教师等负责具体落实,确保早操质量和锻炼效果。学校应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带操按课时记入工作量。
“小学阶段跑早操的比较少,重点都放在了大课间活动,寄宿制的高中跑早操比较多。”崂山区实验小学副校长丁鹏认为,这跟小学阶段上学时间有一定关系,但学校普遍重视大课间活动,他们开设了足球大课间、啦啦操大课间、广播操大课间等,提升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此次通知的发布,他认为是一项利好政策,更有利于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青岛科技大学也有跑操的传统,“我们把早操和军事理论课结合在一起,早操是军训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0年初就开始落实。”青岛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曹永俊说,此前学校早操主要以跑步、队列训练、军体拳等为主,自2017年对早操进行改革,由学校统一组织调整为各学院自行组织,早操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元。原来只要求大一参与的早操也覆盖至大四,一般要求每个学期连续参与六周左右。他认为,在多数高校已经不组织早操的情况下,这个通知非常及时,是落实体育强国的有利抓手。从学校实践来看,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才、成长,特别是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有很大益处。
省教育厅在通知中还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要对学校早操组织情况开展经常性的督导检查,认真落实学校早操实施方案,确保取得实效。鼓励学校和教师自编自创易学、易做、运动量适中、受学生欢迎的早操项目,不断提高早操活动质量。此外,省教育厅要求坚持阳光体育,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制度,加强学生课外锻炼,不得以早操取代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到2022年学生每天校内阳光下体育活动时间达到1.5小时。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