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1日讯济南市民崔兆森从1970年开始写日记,50年来从未间断。时代和人生,就浓缩在或已泛黄或还簇新的125本日志本里。他一天不漏地记录下平凡生活的细枝末节、点滴琐事,也记下了家国变迁、时代履痕。这些经年累月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历经岁月的积淀,串联成了一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生活画卷。
日记里的新年
在这50年里,崔兆森记录下了每一个新年。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崔兆森打着拍子哼唱起几十年前的歌曲,面前翻开的日记上正是这首《渴望》的歌词。这是崔兆森在1991年元旦从报纸上剪下来贴到日记本上的,距今已经将近三十年了。
“这一年电视连续剧《渴望》非常流行,大家都在看,那时候叫‘万人空巷’看《渴望》。”
那一年的新年,在崔兆森的记忆里是《渴望》的旋律。
而提到更久远的新年,崔兆森第一个想到的是“贺年片”。
“现在叫贺卡,当年都叫贺年片。”73岁的崔兆森收藏有73年的贺卡,有他自己的,也有别人的。他收集的贺年卡时间跨度达70多年,这其中最早的一张是1947年。这些贺卡,就像翔舞在岁月深处的美丽飞鸿,留给了他关于流年的无限念想。他把它们夹在一本旧书里,让它们和时光一同老去。
“当你安安静静坐在办公桌前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这是在崔兆森收藏的1951年的一张贺卡里的语句。“上了年纪的人当然知道,这是魏巍创作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句子。”崔兆森对此印象深刻。“那个年代很慢,大家都是通过书信来往。攒个3毛5毛钱,同学之间互相赠送,每一张贺年卡,都是一份庆贺,代表着一份亲情、友情,传递着一份喜悦与真诚。”
崔兆森翻开2001年的日记本,“这是进入新世纪的一本日记,2001年1月1号,放假,世纪之初。我们是跨世纪的人,新世纪新生活,跨进新世纪。” 在翻阅日记时,崔兆森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生活里的大事”。每一件看似琐碎的生活日常,拼拼凑凑就组成了这五十年的岁月。
三代人的记忆博物馆
除了125本日记,崔兆森还用另一种方式将他的生活记录下来。历时20余年的时间,崔兆森将近一万五千件承载着三代人记忆的老物件搬进了家庭博物馆。
400平米的“齐泉博物馆”,位于济南经七路春元里社区。这是崔家祖孙三代的老物件展馆,锅碗瓢盆、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时间的流逝,在这里可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
崔兆森指着木架上的箩筐和饼干桶介绍说,他小时候物资不丰富,长辈会将家里的细粮、馒头放进箩筐里吊在房梁上,防止孩子偷吃。到他女儿那一代,大桶饼干等零食摆在家中随便吃,箩筐也派不上用场了。
“我的收藏对象不是文玩珍品,都是我们寻常百姓家曾经使用过却早已淘汰掉的老物件。”每当崔兆森抚摸着这些老物件,就仿佛穿越历史长河重回当年时光,这让他感到内心深处的震撼与感动。其中,有崔兆森小时候用过的带锔子的碗盘,有他的母亲当年做针线活用的箩筐、缝补袜子用的袜板,有那些年的“三转一响一提溜”,父母及女儿老少三辈人的语文课本…这些老物件承载了一个家庭三代人的生活记忆,同时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百姓生活的变迁、城市发展的记忆。
时间可以是一段记忆、一段历史、一段文化,而博物馆就是一个留住时间、承载历史、传承文化的地方。崔兆森的记忆博物馆是他一个人的家史,更是几代人的时代“切片”。
“放眼现在,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日新月异,生活用品不断更新换代。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那些老物件就像一个个路标,让后人看见来路,有迹可循,也更清楚未来如何走下去。”
跟随时代的步伐
对于崔兆森来说,这四十年的变化中,通讯事业的发展是最明显的:“小时候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那时候和人们之间沟通,主要靠写信。所以写信在那时候,可以说是唯一的沟通工具”。
“‘1995这一年,开通宅电773’,这一年我家里有了家庭住宅电话了。”这是崔兆森写的顺口溜,每年年底他都会把一年里的大事用顺口溜的形式做个总结。崔兆森读着1995年写的顺口溜,回忆起了这些年的科技巨变。那一年,他们家拥有了住宅电话。
电话的普及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90年代中期,固定电话覆盖了大部分单位和家庭。199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实行电话拜年。虽然在那个时候大部分家里有了电话,但是打电话拜年,依旧是很时兴的一个事。而差不多同时期,崔兆森还拥有了人生中第一个移动通讯工具——大哥大。然而没想到的是,几年以后,时间来到21世纪,老百姓的手里拿的就变成了小巧便携的手机,紧接着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小小的屏幕里能藏进千言万语。现在崔兆森已经用上了新款智能手机,以往的每一部手机都被他保存在自己的博物馆里。
“这就是1500万的汉字,整整将近摞起来2米5高,125本日记,它的全部内容落到这一个8g小卡,只占小卡的1.25%。” 崔兆森指着自己的日记本感慨万分,“这就从这一方面体现了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追随着科技的脚步,崔兆森写电子日志,始于2006年。
“时代不断向前,人也应该不断调整自己,力争与时俱进。”从那一年起,崔兆森尝试着用“二指禅”的功夫,慢慢地在电脑上书写日志,与此同时,手写的日志也不荒废,同期进行。现在,崔兆森每天写的都是“双料”日志,手写一份,电子版一份。
“一个普通老百姓生活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这种记录看来是我个人生活的变化,实际上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整个社会老百姓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从客观上反映了我们整个国家这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这40多年来,咱们社会的变迁。
“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把我的日记继续写下去,像电脑的应用,手机的应用,这些年要继续跟上去,努力去跟上时代的步伐。”
闪电新闻记者 王渌 穆广辉 辛晟玮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