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2月30日讯 大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事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命脉;小到居民小区里垃圾桶的设置、燃气费如何充值,生活里的细枝末节也同样不容忽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目光一直紧紧追随着青岛的大事小情。据悉,2020年青岛市政府系统承办市“两会”建议提案1057件,平时建议提案86件。同时,承办全国和省“两会”建议提案及政协大会发言意见建议23件。总体来看,全市政府系统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成效明显,各承办单位围绕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突出机制创新,完善工作链条,注重落地落实,代表委员满意率达99%,创历史新高。
那些写在纸面上的建议和提案,有的经过代表和委员们实地调研,进一步规划出了细致、清晰的蓝图;有的经过各部门单位的共同推进,已经有了具体的实施,将真实地改变着万千青岛市民的生活。
南要“下车看海” 北要“老城复兴”
2020年10月30日上午,随着一块块破拆的楼板被吊下,青岛湾项目的拆迁工作正式启动,这也代表着“下了火车就能看海”的场景有望尽快实现。
开发青岛火车站站前地块,打造城市公共文化新地标,这是青岛市政协委员逄铭新在今年的提案之一。在他看来,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和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都离不开地标性建筑的支撑。打通火车站站前广场的景观视野,让老火车站、栈桥以及沿海一线成为青岛的新地标,拉近游客与大海的距离,这不仅能够打造青岛的城市文化新地标,也能够极大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
在逄铭新委员的提案中,对这一地块的创新开发不仅是打通一个站前广场,而是要将建设城市文化综合体与完善城市文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进而有特色的地带动青岛文化产业的发展。
国风大酒店是青岛湾项目中第一个拆迁的大楼,这座18层、建筑面积约2866的建筑物将在60天内拆除。与此同时,市南区综合性市民文化中心的规划选址已经开始,与尚未征迁的“三楼一地块”产权单位补偿谈判同步进行,还与多家大型企业洽谈了投资合作意向……
市南沿海一线的蜕变升级正在进行,老工业区的“腾笼换鸟”的脚步也没有停止。楼山后片区是青岛传统的老工业区,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随着近年来老企业环保搬迁的逐步实施,青钢、碱厂等原有污染企业逐步实施搬迁,楼山后片区腾挪出约16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老工业区的后续发展自然成为代表委员们持续关切的事情。
青岛市人大代表张东华提出要“支持楼山片区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民革青岛市委也提出“将楼山片区打造成国际院士产业基地和国际产业合作高地”。这片承载着几代青岛人记忆的老工业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也被期待着呈现产城融合的新面貌。
面对委员代表们的关注,楼山后的变化也在悄然进行。今年,李沧区政府、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研究借鉴上海世博园、徐汇滨江区域,以及深圳南山、光明新区先进经验和做法,完成了《楼山后老工业区城市更新规划》的编制,要将楼山后打造成为科技创新与现代生产服务高度融合,创新创意创业要素汇聚,高效集约的国际化滨海科创引领区。而要让老工业区换新颜,环境整治要先行——违法建筑的查处力度和效率在提高,那些擅自搭建的房屋楼体不见了;楼山河两岸和山体绿了起来,城市道路网系统正在逐步完善,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的老城区准备好要复兴而来。
政协委员建议AED进校园 青岛已有八所学校配好设备
教育无小事,校园安全更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防范校园安全事件,一方面要提升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增加靠得住、用得上的硬件设施。近日,自动体外除颤仪在同一天将两名突发心脏疾病的深圳市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种设施的强大功能再次引发社会关注。青岛市政协委员刘常青也早将“在学校配置应急设备自动体外除颤仪”写入提案,而目前青岛市已有八所学校配备上了这种“救命神器”。
青岛市在校生近170万人,教职工15.1万人,学校师生数量庞大而且密集,是典型的人群集聚之地,在学校配置一定数量的AED以备不时之需,非常有必要。刘常青注意到,清华大学在2019年3月开始实施“公共电除颤计划”(简称“PAD计划”),将341台自动体外除颤仪和10台训练机布设到校园。5月7日,清华大学的学生使用宿舍楼内配备的自动体外除颤仪成功救治了一名大一学生。刘常青认为,自动体外除颤仪进校园,不仅是要将设备送到校园里,而且还要提高校园AED布防规范化,开展相关应急培训,开展相关应急培训。
今年8月,青岛市政协就在学校及公共场所安装、推广普及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提案开展了重点提案协商督办活动,考察了青岛市第二中学、青岛国信体育馆和中铁大厦青岛中心自动体外除颤仪的配置情况及“第一响应人”培训情况,并听取青岛市学校等公共场所配置除颤器推进情况以及对提案的现场答复。委员们还围绕进一步普及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安装以及完善急救体系提出了许多意建议。
据了解,目前青岛市已有青岛二中、胶州市第一中学、胶州市实验中学、胶州市第二中学、胶州市第三中学、胶州市第四中学、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八所学校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仪。青岛市教育局在今年7月还联合市应急管理局、悟空智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到幼儿师范、二中分校两所学校进行了座谈调研。下一步,青岛市教育局将探索在青岛工程学院、旅游学校、华夏职业学校等高校、高中段尤其是职业学校中配备AED智能机,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自行购买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到学校医务室使用,以达到“黄金四分钟”的急救目的。同时,市教育局还将与市财政局继续沟通,待条件成熟时组织开展实施学校配置应急设备自动体外除颤仪。
“救命神器”真的能“救命”,配置仅仅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普及与使用。要让学校和单位“敢于装”、“主动装”,让大家“找得到”、“会使用”,才能让黄金四分钟社会急救圈得以形成,让生命有再生的权利。
疫情之下特殊人群受关注 建言献策助力企业过难关
回顾2020年,疫情是一个绕不开的词。年初疫情爆发,全社会被按下暂停键,只有勇敢的医务人员逆行而上;年中疫情趋向平稳,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同样受疫情影响,2020年的青岛“两会”也由往年在春节前举行改到了5月中旬,与疫情相关的提案和建议明显增多。
今年的青岛“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报了“关于提高医护人员待遇和推迟临床一线专家退休年龄”的提案。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到市立医院、中心(肿瘤)医院进行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并邀请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医护人员代表参加,实地了解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待遇和专家延迟退休等方面的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借力这一提案的办理,青岛市人社局推出多项实质性举措,在全国率先打破卫生健康行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控水平和经费保障模式,在市中心医院等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鼓励医院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来提高广大医护人员工资待遇,医护人员薪酬与考核结果挂钩,医护人员人均收入每年提高2.6万元。6月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事业单位高级专家延迟退休工作的通知》,明确医院等六类企事业单位高级专家可申请延迟退休,建立完善符合青岛实际的专家延迟退休制度。
疫情之下,经济的发展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2020年,青岛市民营经济局共收到市“两会”建议提案42件,其中人大建议主办6件,会办4件;政协提案主办13件,会办19件,涉及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破解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难题等多方面社会热点问题。目前,所有建议提案都在相关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办理完毕。
在市民营经济局收到了提案建议中,有三分之二的提案人是企业家。在办理过程中,市民营经济局一边深入企业做调研,一边宣传壮大民营经济攻势工作,从原先的“人找政策”变成了“政策找人”。比如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市民营经济局相继搭建起青岛惠企助企“18+N”政策体系、设立总规模30亿元中小企业转贷款业务、启动“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助力民营和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迎接两会青岛再出发
据了解,2021年的青岛“两会”将在2021年1月举行,届时市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再一次对青岛未来一年乃至若干年的发展规划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2021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青岛也已经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要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代表人民发声,凝聚社会关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社会热点带上“两会”,群策群力将问题抽丝剥茧,探究研判城市发展轨迹。过去的一年,青岛在人才引进、产业升级、资本运作、居民生活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在下一个年度里,我们都期待着青岛尽早成为规划蓝图里的模样,委员代表们的声音与行动也将推动着青岛向上发展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得有力且扎实。 信网首席记者 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