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济南济阳区:三年打赢学前教育“翻身仗”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8年以前,济阳区学前教育的‘短板’,一是公办学前资源紧缺,特别是城区公办园难以满足群众入园需求,二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紧缺、待遇低,有教师资格证的仅占30%,三是民办园‘多、乱、杂’,保教质量难以保证。”近日,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杨春亭告诉记者,那时济阳区注册的民办园有128所,而无证园却多达148所。
济阳区坐落在济南市黄河北岸,是济南市的近郊区。2018年10月,原济阳县区划调整为济南市济阳区。“为破解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难题,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我们以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将补齐学前‘短板’作为教育强区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做好‘扩供给、破瓶颈、重规范、促改革’四篇文章,全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杨春亭说。
经过近三年的埋头苦干,到目前为止,济阳区160所注册幼儿园中,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达到了104所,普惠性民办园21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9.5%,专任幼儿教师中在编教师及政府部门统一招考“总量控制、备案管理”的教师达到了一半以上,教师专业化水平有了基本保证。
短短三年,济阳区集中精力打赢学前教育“翻身仗”的秘诀是什么?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王兴海总结为四点:“多渠道”增加公办学位资源,“优先级”破解编制瓶颈制约,“全方位”规范学前办园秩序,“高质量”深化学前教育改革。
在“多渠道”增加公办学位资源方面,济阳区将“优化提升城区学前教育资源”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科学编制布局专项规划,通过“新建一批、配建一批、收回一批、盘活一批”,多种形式增加公办学位,有效化解城区公办园“入园难”问题。
自2018年以来,济阳区政府累计投资1.3亿元建设公办园,扩充公办学位1440个。2020年建成的6所小区配套园,全部移交教育部门管理,并彻底整治解决了一批配套园移交、管理不规范的“历史欠账”。同时,借助老城改造的契机,利用部分闲置的机关办公楼,投资459万元,盘活改造建设两所幼儿园。
在补充公办幼儿教师、破解编制瓶颈制约方面,济阳区不等不靠,把其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实行“总量控制”等方式,补充招考公办幼儿教师。幼儿教师补充“绿色通道”,按照“能简则简、能快则快”的原则,压缩办结时间,简化办事程序。
“我们实行幼儿教师编制‘总量控制、备案管理’模式,将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独立序列‘单列计划’,核定控制总量编制1356个,力争5年配齐,近两年已招聘450人,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持证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了78%。”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人事科科长周继宝说。
在规范学前办园秩序方面,济阳区坚持“建管并重”,强化对民办园监管力度,坚决治理无证办园、高收费、乱收费、使用违法“校车”等情况。同时,通过加大普惠性民办园扶持力度,认定了21所普惠性民办园,提升了民办园整体保教质量,办园秩序实现由“乱”到“治”的转变。“2018年5月,鉴于当时‘无证园多于注册园’的严峻形势,我们启动专项整治,一园一案疏堵结合、分类整治,‘准入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到2019年年底,全区148所无证园取缔117所,准入23所,其他8所整改达标后继续办园。至此,全区彻底扫除了无证办园现象。”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学前教育科科长薛强菊说。
在此基础上,济阳区推动全区学前教育发展由“规模型”向“内涵式”转变。此前,济阳区农村幼儿园除各镇街中心园外,都是小学或教学点附设园,不属于独立法人,经费保障、教师核编等都受到限制,“没钱、没老师、没孩子”成为这些农村公办园发展的难题。“2019年,我们启动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改革,将原农村各小学附设园改为镇街中心园分园,实行中心园长负责制,重新选配园长、副园长,实现了‘师资统一调配、经费统一管理、课程统一设置、教研统一实施’,经费优先保障薄弱分园,使农村园焕发出生机活力。”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副书记荣强说。
“当前,我们正积极开展游戏教育试点幼儿园创建,并努力建设更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加大园长、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推进幼儿园精细化管理,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杨春亭说。
[责任编辑:杨凡、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