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月14日讯 数字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手机的帮助下,现如今人们出门已经几乎脱离了证件、货币、钥匙的束缚。只要手机在手,无论购票、购物都能轻松应对。在疫情影响之下,这一趋势更是按下了“加速键”。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不少老年人无法适应时代的改变,网上不时爆出老人因为不会使用健康码、微信支付、电子票而发生争执。2021年青岛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关注到了这一问题,纷纷建言献策,倡议政府与社会开展工作,助力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
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为老年人开展指导服务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对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进行了重大部署。北京市老龄办、老龄协会发出一份智慧助老的行动倡议书,提倡帮助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民政部也表示,将重点推动解决老年人在民政服务中遇到的智能技术困难,让老年人乐享数字生活。
青岛市人大代表刘心慧认为,之所以有部分老年人难以适应新的技术,一方面是由于新技术应用与旧手段缺乏磨合,衔接不畅。另一方面,由于难以适应新技术,使老年人背上心理负担,受到 " 精神层面 " 打击。“智能化”操作并不难,老年人之所以没有掌握,主要是面对新事物有“畏难”心理,不敢学习,也不知道如何学习。
对此,刘心慧提出,首先由居委会组织辖区内大学、中学学生及其它青年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到居委会党群工作室办科普培训,现场指导老年人,或者生理上是中年人但智能化仍停留在扫盲阶段的中年人,现场教会他们进行各类操作,并将该项工作列入居委会年度考核。同时,也可以组织老年人成立“智能化学习互助群”,先进带后进。老年人之间平日里交流多,更愿意互相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
充分利用“时间银行”平台
2020年4月14日,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青岛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制定了《青岛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细则》,明确了时间银行管理机构和服务站点相关标准及管理制度。2020年11月9日,时间银行手机App已于正式上线运营。
青岛市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200万,80岁以上大约40多万人。而现在注册志愿者才不到4000人,服务对象不过3000人。近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提出从2021年开始,全市志愿者提供养老服务,可在全市统一的服务平台上,按一定规则记录储存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当志愿者本人需要养老服务时,可提取时间、兑换服务,实现全市通存通兑,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和精神慰藉六大类。其服务对象,主要包括80周岁以上的城镇户口空巢独居老年人、农村留守老年人。
青岛市人大代表邢慧提出,在“时间银行”的实施背景下,青岛市可发起志愿者行动,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牵头,成立一支志愿者队伍,专门给老年人进行手机支付、智能应用等方面的常识科普和操作辅导,志愿者为老年人辅导的时间可与“时间银行”挂钩。既能调动志愿者积极性,也有利于“时间银行”工作的开展与传播。
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智能化金融服务
除了生活中对于智能化水平能力的需求,老年人对智能化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青岛市政协委员刘国梁建议从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分阶段推进老年人金融服务智能化。在普及智能化金融产品中,针对老年人特点,采用分步推进策略,不搞一刀切。保留一定数量的物理网点和人工窗口,给予老年人金融服务选择权。在金融服务中,既要大力发展智能化金融产品,又要继续保持与传统金融服务形式并存的状态,确保金融服务可得性。
开发智能化金融产品时充分考虑老年人特殊需求。在开发和推广智能化金融产品中,加大对老年人专属金融产品开发力度。从金融技术、金融设备、金融信息、财富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在人财物上立体投入,与老年人体力、智力、感官能力相适应的产品体系,保障老年人智能化金融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
学习先进城市老年人智能化金融服务经验。对标杭州、深圳等金融智能化发达城市,建设一批代表青岛城市特色的老年人金融服务智能化设施,建立城市老年人智能化金融技术和服务标准,培养一支专业化服务队伍,形成市级层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多方面加大老年人智能化金融服务投资建设力度。采用政府引导、金融机构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形式,扩大投入资金来源。重点在适合老年人年龄特点的人机对话、语音识别、非接触式柜台、智能安全设备、智能陪伴设施等方面尽快形成突破成果,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智能化金融服务,保障和提升老年人财富管理水平,打造国内老年金融服务示范城市。
数字时代,老年人是不容忽视的用户群体。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才能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信网记者 杨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