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补足疫情后时代短板 青岛市政协委员关注公共卫生

时间:2021-01-17

信网1月13日讯 2020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全球。在全国同舟共济下,国内防控疫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近日国内多地出现的反弹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同时也暴露出疫情下国内医疗卫生健康体系中的不少问题和短板。今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适逢青岛两会期间,有关疫情防护、如何汲取教训补上公共卫生短板的话题成了青岛市政协委员们热议的焦点,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政协委员李大林:在居民区、公共场所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

2020年,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佩戴口罩已经成为居民出行最基本的防疫措施之一,但随之而来的是产生了大量口罩垃圾。“如废弃口罩和其他生活垃圾一样投入到一般的垃圾桶内,极易造成环境的污染以及疾病的二次传播。”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血管外科主任李大林认为疫情防控仍然严峻下,口罩垃圾如何处理对于阻挡疫情的二次传播非常重要。

/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血管外科主任李大林 来源:政协委员)

“目前国内重庆、沈阳、合肥等城市已经先后在居民区及公共场所设置了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经验值得青岛借鉴。建议青岛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措施,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宣传废弃口罩的分类投放要求。在居民区、公共场所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每日集中收集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同时监督指导环卫、街道、物业等部门进行落实,避免敷衍了事,只有最大程度做好相关工作,才能避免疾病的二次传播,有效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青岛市政协委员李大林表示。

政协委员伍晓强:提升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对卫生战线是一次大考,在这次对医疗卫生系统的全面检查过程中,青岛市已经暴露出多起与医院陪护感染相关的院感事件和聚集性疫情,拉响了缺乏‘无陪护’就医管理现有模式的警报。而几次疫情的爆发、反弹都具有院感事件的特点,这也暴露出青岛市在医院管理方面存在着亟待改进的问题。” 青岛市政协委员、经济师伍晓强表示,随着新冠病毒变异,在未来较长时间新冠病毒会与人类共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开展“无陪护”就医管理模式,应当成为青岛市医院改进提升的必由之路。

/
(青岛市政协委员、经济师伍晓强 来源:政协委员)

同时,市政协委员伍晓强认为,青岛应完善建设区域诊疗信息系统,实现数据驱动的“智慧+”医诊疗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一卡通接入,争取实现域内医院的全接入。在青岛市范围内建设“电子病历”数据库,实现就医信息、医保信息数据共享。并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推广“互联网医院”新模式,实现“云医疗”。

“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现在的就医模式依然是到医院挂(取)号、候诊、就诊、取药、治疗等,几家主要医院的拥挤和繁忙程度不亚于火车站,总是密密麻麻挤满了人,周边的交通堵塞问题更是常年老大难。”市政协委员伍晓强认为,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全国的互联网诊疗需求呈现井喷,青岛市应当紧跟互联网诊疗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互联网医院,实现医疗服务的线上和线下的紧密结合,实现“医患不见面”的“互联网医院”,满足病人多元化的需求。

政协委员曲彦:加强对新冠疫苗接种点资质审查与监管

疫苗接种作为控制传染病大流行的最有力武器,需要人人接种。2020年12月15日以来,中国重点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始实施。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曲彦认为,为确保新冠疫苗接种顺利实施,在接种工作中应加强对新冠疫苗接种点资质审查与监管。

/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曲彦 来源:政协委员)

市政协委员曲彦认为,为保障受种者安全,相关部门应严格对新冠疫苗接种点资质审查与监管。建立完善的接种点设置规范、接种人员严格规范培训,受种人员筛查、不良反应监测、应急救治、严重不良反应专家会诊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接种工作安全顺利实施。

“如接种前严格筛查,接种后严格要求现场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严重躯体不良反应或出现心因性反应,在现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因为严重的不良反应,90%出现在30分钟之内。”另外,青岛市政协委员曲彦还建议在接种点的医务人员应具备急救基本技能并进行相关培训,“如CPR实施等必备抢救药物及器械,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简易呼吸气囊等,以备急救所用。接种点地理位置应方便120待命并快速转运至具有较好急救能力的医院。”

政协委员陶喜冰:利用机器人支持冷链物流建设安全管理体系

疫情爆发以来,北京、大连、青岛等地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小范围暴发。调查发现,新冠病毒冷冻下可长期存活,冷链食品污染或是前述疫情出现地区疫情暴发的原因。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陶喜冰调研发现,进口冷链食品的物流过程长、工序环节多且用人较多、关联企业也较多,需要建立全流程的管理体系,从前工序的生产商包装与核酸自测、装车、装船,到后工序的卸船、车辆与物流容器消杀、核酸采样、拆码垛与消杀、信息追溯等环节,形成漏斗式的闭环监管机制。“如推进机器人智能化技术来替代人、辅助人,让人减少密切接触冷冻货物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实现装卸搬运、存储、核酸采样、消杀等作业的标准化,有利于提升防疫监管的准确性。”

陶喜冰说,机器人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从短期内看可能会造成原有物流成本的提高,但实际上在疫情影响下,已有部分冷链食品的进口陷入停滞,持续这种状态会对冷链进出口企业都造成巨大影响。

为此,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与冷链物流上下游企业、机器人智能化企业、物流科研机构等组织合作,积极研究冷链物流中货物装卸标准化、冷链货物的多层递进式自动/人工作业处理流程、高效率集中存储与自动消杀等规范和监管措施制订,从政策导向上鼓励机器人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落地,双向奖励在冷链物流创新中的青岛本地供需企业,先易后难逐步开展创新示范工程建设,树立青岛在冷链物流智能化领域的创新引领优势。

信网记者 顾青青

  • 上一篇:青岛市政协专职常委王显忠建言青岛总部经济发展
  • 下一篇:新买手机摄像头进灰还黑屏 华为咋不给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