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月13日讯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稳就业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加速了传统就业形态转型,就业容量大、灵活性强的的灵活用工模式获得飞速发展,成为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多渠道灵活就业,近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发布1号文件《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支持灵活就业作为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举措,围绕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优化灵活就业发展环境、强化灵活就业供需匹配、开展灵活就业职业培训、加大灵活就业保障支持等五大方面提出16条新政,强化政策和服务供给,有效拓宽就业蓄水池、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鼓励多种形式灵活就业。《意见》提出围绕小店经济、平台经济、非全日制就业、户外经济四方面拓宽灵活就业渠道。发展小店经济。落实小店经济推进行动,鼓励劳动者创办投资小、见效快、易转型、风险小的小规模经济实体,鼓励行业企业平台、电商平台等减免小店佣金、基本服务费,支持品牌供应商减免小店代理费用。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我市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平台就业。引进培育一批短视频分享、网络直播、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物流配送、线上教育培训、互联网医疗、在线家政服务等互联网平台企业,鼓励劳动者通过平台实现灵活就业、兼职就业、副业创新。鼓励非全日制就业。推动非全日制劳动者较为集中的保洁绿化、批发零售、建筑装修、家庭服务等行业提质扩容,培育发展一批养老、托幼、心理疏导等社区服务机构,按规定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灵活就业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每月最高500元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规范发展户外经济。建设一批早夜市、便民市场、摊点群和特色街区,加强经营场所管理,优先安排低收入群体、家庭困难人员。
支持自主创业。《意见》明确优化灵活就业发展环境。放宽准入限制。实施行业准入许可一窗办理、一站审批,灵活就业人员可使用网络经营场所登记个体工商户,在指定场所和时间内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等符合条件的便民劳务活动,无须办理营业执照。减轻税费负担。落实重点群体创业五项税费减免政策,符合条件的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可按规定享受3年税费减免。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经批准占道经营的免征城市道路占用费,对个体工商户免征不动产登记费,对参加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许可考试的农民免收考试费。按规定清理整治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提供场地支持。落实阶段性减免国有房产租金政策,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鼓励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闲置空间、非必要办公空间改造为免费经营场地,优先向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
加强灵活就业服务。《意见》要求强化灵活就业供需匹配。创建青岛市灵活用工服务平台,提供线上供需对接、用工余缺调剂、共享员工等服务。引导人力资源机构开展灵活就业服务,提供求职招聘、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外包等专业化服务,对发挥作用突出的,在相关奖励补贴、入驻园区、确定诚信服务机构、入选行业骨干企业等方面优先支持。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畅通灵活就业登记渠道,并按规定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免费档案托管服务。公共就业人才网络平台开设灵活就业专区,举办专场招聘,免费发布供求信息,促进人岗匹配。鼓励发展村级劳务中介,促进农村劳动力有组织灵活就业。设立灵活务工市场。零工聚集较多的区市要在2021年底前规划设立灵活务工市场,提供信息发布、岗位对接等服务,解决人员聚集、交通安全、卫生环境等问题。
开展针对性地职业培训。《意见》提出要开展灵活就业职业培训,一方面,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将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创业培训、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补贴范围。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推进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提升灵活就业人员职业技能。进一步畅通职称评审申报渠道,灵活就业人员的职称可通过人事代理机构申报,未办理人事代理业务的,可通过户籍地或居住地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报。另一方面,实施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培训。推进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将符合条件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纳入培训补贴范围,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维护劳动保障权益。《意见》强调要加大灵活就业保障支持。完善社保制度。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可按月、季、半年或年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在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内自主确定。用人单位要按规定为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其缴纳工伤保险费,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自愿为从业的非劳动关系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实施职业伤害保障和商业综合保险补贴。推进国家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试行工作。推进实施灵活就业商业综合保险补贴政策,对互联网平台企业按规定为其灵活就业人员购买商业综合保险且人员已办理灵活就业登记的,可按每人每年最高100元标准享受补贴。规范劳动关系。完善平台就业劳动保障政策,明确互联网平台企业与其从业人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在电子商务、网约车、快递、外卖等新业态领域行业推进开展集体协商,引导签订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规范和正向激励意见。依法查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四是健全推进机制。强化各区市、各部门协同,全面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解决制约灵活就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做好国家级、省级文明城市有关灵活就业测评内容的创建迎检工作。扩大市级技能人才评选中灵活就业人员比例,加大对灵活就业典型人物、示范平台企业宣传力度。信网记者 张孝鹏 通讯员 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