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6月4日讯 青岛一家建筑公司和另一家公司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发生纠纷,涉案标的超过1000万元,案情复杂,且企业双方互不退让,谈判陷入僵局,导致各自日常运转运营遭受巨大影响,众多建筑工人工资停发。在此局面下,市北区人民法院法官积极居中指导和调解,成功为企业纾困,为一线建筑工人保住了“血汗钱”。
这家建筑公司诉称,被告将其集团总部大楼建设项目发包给他们,双方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及相关补充协议。后因被告直接分包的基坑工程停工等原因长期停工,给原告造成人员、管理、机具等停工损失。另外,被告还欠付原告工程款未付,原告因此起诉至法院,并提出诉讼请求:解除合同及协议;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工程款及逾期付款违约金超过1100万元,并向原告返还保证金80万元及利息,支付窝工损失366万元等。
本案诉讼标的巨大,案情复杂,涉案工程施工了一半就停工了,双方对于工程量、工程价款、窝工损失都有很大争议。在此情况下,办案法官根据立案前原告保全查封了被告1300万元的资产。时间一长,两方建筑企业都急需解封,原告迫切需要拿钱给工人发工资,被告则需要解除冻结恢复生产,因此双方都希望协商解决。但是双方矛盾重重,导致谈判无法有效展开,于是诉至市北法院。
市北区人民法院法官本着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为民办实事的原则,迅速组织双方代表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办案法官逐一分析案件中各个条件、各方利弊,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居中进行指导和调解,双方由最初的“剑拔弩张”到后来积极协商,最后终于促成达成和解,原告将800万元一次性给付。至此,双方纠纷全部解决完毕,再无其他争议。原、被告双方都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共同感谢法官的付出,建筑工人们也拿到了久违的“血汗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通讯员 张淦 信网记者 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