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2日讯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作为全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基础最为雄厚、结构最为完善、配套最为完备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山东把制造业作为强省之基、兴省之要、富省之举,勇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和制造强省建设的主攻方向,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规范智能工厂和供应商培育工作,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日前编制印发了《山东省智能制造场景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认定办法》《山东省省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认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自2022年4月30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根据《办法》,从今年起,围绕重点行业,山东将连续四年、每年开展一次智能制造场景、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认定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认定,并在技术改造、协同创新、供需对接、人才引培、融资对接等方面给予支持。
“十三五”期间,工信部联合多个部门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积极融入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布局,山东在智能制造上的实力一次次得到证实。
来自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数据显示,2021年,山东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达9688家,实现营业收入2.4万亿元,居全国第四位,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达到46.4%,大型拖拉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高端装备产品实现较快增长。这个“万亿行业”,奠定了山东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高的基石。
扎实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载体培育,山东累计培育省级试点示范企业171家,支持青岛、潍坊、威海、济宁、东营等市陆续开展市级智能工厂创建工作,争取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4个、国家智能制造专项39个,走在了全国前列。
智能制造是一项持续演进、迭代提升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分步实施。
2021年1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工信部《关于开展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通知》以及《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也均对智能制造工作进行了进一步部署和强调,提出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智能场景、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
在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的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名单中,山东省有12个工厂入围(全国110个),排名全国第二;21个项目入围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全国241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青岛、烟台、潍坊、滨州、威海、泰安、聊城均有企业入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济南、东营、德州、日照等市均有企业入围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此次,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编制印发《办法》,旨在进一步规范智能工厂和供应商培育工作,加快提升山东省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和发展能级,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闪电新闻记者了解到,在申报企业技术的自主可控等方面,《办法》均提出相应要求。其中,申报省级智能制造场景、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应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在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产品不良率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并且智能制造实践取得技术突破,鼓励使用安全可控的关键技术装备和工业软件;申报省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需要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具有专业性、特色化和创新性,在关键技术装备、软件、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工艺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拥有自主核心技术。
闪电新闻记者 杨玉金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