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三天三项重磅规划!能源新机遇来了,规模“十万亿级”,青岛如何“切入”

时间:2022-03-25

原标题:三天三项重磅规划!能源新机遇来了,规模“十万亿级”,青岛如何“切入”

来源:青报观象山

政策信号再明显不过。

3月21日、22日、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相继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并进行权威解读,引发关注。

业界普遍认为,三天出台三份规划方案,意味着能源行业面临新的发展变局。随着顶层设计出炉,新一轮能源革命拉开序幕。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秩序持续稳定恢复,能源需求呈逐步回升态势。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3.3亿吨标准煤,仍存在不小的供需缺口。

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能源消费超预期增长,超出了能源供应链的弹性范围,导致部分地区煤炭、电力供应时段性紧张。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端牢“能源饭碗”,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番国家发改委密集出台规划文件,阐明了我国能源发展方针、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能源产业是一块规模巨大的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能源(集团)500强营收总额就达到22.67万亿元。随着规划的落地实施,市场需求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机遇空前。

青岛是典型的能源受端城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推动能源革命,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形势迫切,任务艰巨。

这三项规划是方向和指引,也是机遇和潜力,应细致研究,寻求“切入点”,积极承接转化,尤其是要在突破能源约束、补齐能源供给保障短板、深化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发力。

1、供给侧:“开源”

能源是特殊商品,抓能源关键就是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

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度调整,进一步呈现消费重心东倾、生产重心西移的态势。能源低碳转型推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带来全球能源供需新变化。

从供给看,我国能源供应保障基础不断夯实,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升,但供需还存在缺口,供给能力还有待提升。

国家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3.3亿吨标准煤,而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52.4亿吨标准煤,缺口需要用进口来填补。

2021年,中国原油进口量5.13亿吨,对外依存度达72%;天然气进口量1699亿方,对外依存度约42%;煤炭进口量3.23亿吨,稳居全球第一;铁矿石进口量11.2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82.3%。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推进,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能源消费仍将刚性增长,能源保供的压力持续存在。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的原则,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强能源自主供给能力建设,确保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稳有序。

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规划专门提到,重点城市、核心区域、重要用户电力应急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来看看青岛能源的供需情况。

从供给看,2021年全年能源生产量2885.7万吨标准煤。其中,原油加工量1473.5万吨,发电量187.9亿千瓦时。截至2020年,青岛电力总装机622.8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和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总装机253.2万千瓦。

从需求看,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552.7亿千瓦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591.9万吨标准煤。

可见,青岛能源产能还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达95%以上,是典型的能源受端城市,容易受政策环境、运力紧张、价格波动和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能源短缺风险依然存在,能源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发力点有两个,一是自力更生,提高能源产能。青岛在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能源开发生产方面有优势、有基础,需要进一步深耕,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产能,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

二是增强配置能力,拓展能源供给渠道。作为典型的能源受端城市,青岛不可能、也没必要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而是要眼睛向外,拓宽能源供给渠道,争取更多的能源为我所用。

比如,加强电网建设,提升电力接入能力。发挥港口优势,加快天然气接收站建设,提高天然气外部输送通道供应能力。加快原油和成品油码头建设,增强油品供应能力建设。等等。

2、需求侧:“节流”

供给与需求通过交换建立联系,形成相互适应、相互决定的关系。市场对能源的种类、数量、品质的需求,将对能源供给产生重要的牵引作用。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且仍在不断增长,能源供给存在压力,要从需求侧进行调节。

先来看种类。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9%。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0%,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5%。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明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严格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

青岛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青岛煤炭、油品、天然气、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分别为28.8%、31.4%、8.6%、29.2%。其中,煤炭消费占比较国家、省分别低28、38个百分点;油品消费稳步下降,天然气消费稳步上升,电力消费快速增长。

但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与江苏、广东、上海、深圳等先进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可再生能源领域,风电、光伏等装机容量达253.2万千瓦,发电量仅44.65亿千瓦时,仍相对较低,可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推进清洁能源,包括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工业余热等在侭领域的替代工作;推进居民生活、交通、工业等领域“电能替代”,进一步提高城市电气化水平;严控新增耗煤项目,新、改、扩建项目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这些做法都是能源需求侧管理的有效手段。

再来看能效。“开源”主要是提高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水平,“节流”则是提高能效,降低能源消耗。

202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能源效率仍然偏低,节约空间也很大。要实现碳中和,开源节流都很重要。

2020年,青岛能源消费增量完成省下达的“十三五”期间286万吨标准煤的控制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27吨标准煤/万元,较2015年降低21.5%,完成省下达的降低16%的控制目标。但能效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应当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树立“节能是第一能源”理念,践行绿色集约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充分发挥节能的引导和倒逼作用,推动全社会能效提升。通过节能增效弱化城市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依赖性,拓展高质量发展的能源空间。

发力点是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重点是加快构建以低碳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与此同时,推进重点领域节能示范工程,减少“跑冒滴漏”。

3、这个12万亿的大市场,青岛有机会

三项规划中,《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的中长期规划,一出台就引发普遍关注。

规划提出了氢能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多元应用、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具体规划,为我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制定了路线图。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已将氢能视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布局,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在部分区域开展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产业将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等诸多挑战,需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名正则言顺。此次出台的“氢能规划”首次在国家层面对氢能作出明确战略定位: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

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规划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是: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

青岛拥有丰富的氢气资源、广阔的应用场景、坚实的产业基础。

国内首列氢能有轨电车研发成功,全国首条5G氢燃料公交车示范线投入运营,氢能与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制造、加氢站用压缩机制造等项目纳入我省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

近年来,青岛聚焦氢能产业,已形成覆盖氢气制储运加、关键材料部件、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整车等主要环节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初步构建集汽车、港口码头等于一体的氢能应用全场景示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实现示范应用,氢能产业发展潜力凸显。

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是,打造氢能示范运营城市和“东方氢岛”。

这一次,有基础、有准备的青岛,机会很大。一场关乎永续发展的重大变革大幕拉开,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正加速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窗口徐徐开启。

青岛,有压力、动力、有实力迎接挑战,抢抓机遇,夯实城市前行的“动力根基”。

作者|观象君

  • 上一篇:青岛开展铲毒专项行动 确保“零产量”力争“零种植”
  • 下一篇:小鹏宣称首任车主免费充电 买完发现要跑到20公里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