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允展在对机器进行测量研磨(来源:受访者提供)
信网10月24日讯(见习记者 王馨蕊)宁允展,中车集团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车辆钳工高级技师、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在中车集团工作31年,他自学电焊、车床操作等技术,从刚开始的“修”一步一步走到自己设计、升级零部件。2006年,他总结研发出的“风动砂轮纯手工研磨操作法”更是让中国高铁的转向架定位臂仅用几个月的时间走完了国外几年的路。2022年,宁允展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现如今的他也有了新的人生梦想——成为一名机械设计师,建造空中轨道。
从业之初:“选择是因为热爱”
宁允展的高级技师之路是从父辈的传承开始。一个盒子、几件独属于木匠的工具是宁允展关于“手艺人”的记忆。从小看着一块块木材从父亲的手中变成柜子、椅子、桌子,让他对自己动手制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样的影响下,初中毕业后的宁允展考上了南京铁路技工学校机械钳工专业,199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厂,负责维修机车车辆的零部件。刚到工作岗位时,宁允展会遇到无法维修、必须更换的零部件,此时就要麻烦同事帮助他用机床做一个新的出来。可这一来二去,年轻的宁允展就不好意思总麻烦别人了。
为了能让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也为了多学一门技术傍身,宁允展向当时的班长提出想要自学电焊工和机床,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中,他对于机械零部件维修和设计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2006年,中车集团青岛四方机车车联股份有限公司接到了生产高速动车组的任务,转向架构架上的“定位臂”成为了生产研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动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可以达到200公里的时速,所以定位臂的接触面积要承受20-30吨的冲击力,定位臂的接触面积大小几乎决定着高速动车的行驶安全。
定位臂研磨技术在当时的国内还处于空白阶段,公司请来了外国专家教授经验。宁允展被叫到车间学习研磨技术时,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面对的竟然是十几万的机器,“专家给我们展示了一遍,我有样学样的重复了一遍操作,结果一测量,我的研磨面积和日本专家的几乎一模一样。”这样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技术让在场所有人都非常震惊,外国专家更是向宁允展伸出大拇指。
因为定位臂的研磨技术已经初见眉目,所以公司决定开始分批量生产高速动车组,宁允展的研磨小组也面临更大的工作量。实操了一段时间,宁允展发现从国外引进的研磨技术无法满足生产速度的要求,变琢磨着对研磨技术进行更新改良。他通过反复的试验、研磨,自己总结出一套“风动砂轮纯手工研磨操作法”,让定位臂的接触面积得到了提升,这样即便是面对需要承担的20-30吨的压力也会变得稳妥很多。面对这样的突破,国内外专家给出了充分的肯定,中车集团南京和天津分公司也前来进行学习借鉴。
埋头精干:“机械发明的意义和魅力”
宁允展的家中不到十平米的阳台是独属于他的“秘密花园”,很多的发明创造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一台机床、一台铣床,墙上悬挂着的各种工具让不大的阳台显得更加局促。但是宁允展每天下班回来后,可以在这里呆到半夜,为了机械创新,他奉献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
在2015年的首届大国工匠交流会上,宁允展研发的动车牵引拉杆体组成压装装置第一次亮相,这个装置不仅解决了牵引拉杆体和定位节点压装前的划线定位,以及原工装功能所限节点只能单头压装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压装过程中节点在牵引拉杆孔内容易旋转的问题。
曾经的老朋友在见到宁允展后说:“老宁,那个压装装置真的不错,省时省力,现在都还在用着。”宁允展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非常有成就感,对他而言,这是机械研究的意义和魅力。
31年的工作经验,18项国家个人专利,这样的成绩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望尘莫及,但是对于宁允展来说却只是开始。
50岁的新梦想:“建设空中智能立体交通网络”
1972年出生的宁允展今年50岁,很多人在这个年纪都开始规划起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但是对于他而言,自己却有梦想还没有完成。2020年宁允展到北京参加劳动关系学院学习,当时走在校外马路上的人行道上的他,看着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又抬头看着广阔的天空,他想现在城市的交通如此的拥挤,为什么不能向地下、地面、空中立体发展,在这样想法的驱动下,他开始进行一遍遍的画图,一次又一次的构思想法。
在宁允展的智能立体交通网络中,地铁、高铁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地面控制中心自动控制24小时运转,同时立体交通网络可以连接工厂、楼宇、居民楼、学校,甚至可以形成城市交通网络群,最终实现低成本、智能化、点对点的出行方式。
而这样的构思也被他写进《关于打造低碳环保的智慧化城市-建设空中智能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议》中,而现在他也在和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进行项目合作。“虽然我已经50岁了,但是梦想没完成我不甘心。”
现在的宁允展除了日常的工作和研究外,还在技术学校进行授课,对于他来说,机械制造是他的爱好,所以他可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将自己全部心力都奉献于此,他带着发明创造走进课堂,希望能激发学生对于机械创造的喜爱,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制造业,因为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这也是宁允展对于“传承”的另外一种诠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