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高新区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来源:青岛高新区)
信网12月7日讯(记者 赵彦阅)“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国家高新区的使命和担当,也是青岛高新区助力青岛实现城市发展新愿景的担当所在。青岛高新区始终将创新摆在核心地位,以赋能全市创新创业为目标,在加快产业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能级平台建设、创新生态培育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火炬”和“引擎”。
“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打造全国知名的湾区科技走廊
青岛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其中,胶州湾北部主园区自2008年5月启动建设以来,始终紧扣“高”和“新”的发展定位,抢抓机遇、踔厉奋发,昔日的盐田荒滩已精彩蝶变为“北岸明珠”。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获批全国首批、全省首个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
“一区多园”科技成果及产业发展场景展示中心于2022年的7月1日正式启动,展示中心是高新区“一区多园”科技内核展览展示的重要板块,以建设全国知名的湾区科创走廊为目标,突出“产业强能、创新赋能、开放聚能、生态引能”,是科技创新的载体、科技成果展示的平台、高端智慧连接的桥梁,是以服务企业为主,面向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展示、人才交流、技术交易和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展示全市创新创业的亮点、产业研发能力的制高点、产业集群的硬实力。
当前,高新区正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锚定“奋战五年、重回前十”目标,将分布在鳌山湾、胶州湾、灵山湾等湾区的科创资源“串珠成链、联合融通”,构建各园区紧密配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打造全国知名的湾区科创走廊。
构建“1+2+1”现代产业体系 振兴发展实体经济
将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激发新动能,这是青岛高新区的一贯“打法”。高新区坚持“实体立区、产业强区”,形成以海洋经济、先进制造为优势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增长点的产业体系。其中,主园区正在加快构建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为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1+2+1”现代产业体系,为做大做强核心产业和支柱产业提供强力支撑。
在此基础上,若干一流的产业集群正在这里形成。机器人创新型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过千亿元,已逐步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制造、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到配套服务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条;现代海洋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07.3%;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2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近年来,在青岛高新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正在加速发展。高新区重点招引了蔚蓝生物、华仁太医、软控总部和盘古智能等一批优质项目。2021年,高新区“四新”经济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5.7%,“四新”经济投资增长99.5%。在培育发展“四新”经济的同时,青岛高新区还加大了专精特新、瞪羚等企业培育力度,截至目前园区共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瞪羚企业54家,独角兽企业9家。
金融赋能 创建科技金融的“青岛样板”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金融的强力支撑,有了金融的源头活水,科技企业就能解除资金的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发展主业。所以,今年7月份高新区科技创新大会特别关注金融赋能,重磅发布《青岛高新区促进科技金融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4年末,通过打造“四区”,创建科技金融“青岛样板”。
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区”,2024年末核心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600家;打造“创投风投密集区”,到2024年末创投风投机构超过100家,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打造“科技信贷示范区”,到2024年末推动区内银行存贷款总额超过600亿元,区内科技企业贷款规模超过60亿元;打造“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到2024年末上市公司超过8家,上市后备企业超过50家。
引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用资本力量激活科技创新。早在2011年高新区在青岛市率先设立了政府引导基金。截至目前,累计出资3.1亿元,参股子基金15支,基金实缴规模22亿元。累计对外投资80余家企业,其中上市及拟上市企业有25家。
2022年是青岛高新区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白云苍狗,三十年筚路蓝缕,青岛高新区如今已成长为创新驱动的科技之城、产业集聚的未来之城、助企便民的活力之城、宜业宜居的生态之城。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高新区将继续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奏响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乐章,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迈向新高度。
高新区如今已成长为创新驱动的科技之城(来源:青岛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