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2月20日讯(记者 王晨瑜)广阔的大海、葱郁的崂山,美丽青岛是游客眼中的“诗与远方”,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青岛市的重点产业之一,其发展情况也备受青岛市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今年,山东省青年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学峰等3位委员提出的“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与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提案”获评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优秀提案。
据介绍,为实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青岛市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2021年,青岛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49亿元,省内龙头地位突出。
“老旅游人”为岛城文旅产业找思路
孙学峰扎根文化和旅游这一行业三十余年,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对这个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受新冠疫情影响,这三年青岛文旅行业受到了较大冲击。我们想为青岛注入一些新元素,使产业融合发展。”孙学峰认为,目前青岛文旅产业主要存在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专业化不明显、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为了能让产业政策更契合青岛本地的发展现状,孙学峰“走出去”做了大量调研。“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城市,他们在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资源融合发展方面就是很好的榜样。”孙学峰表示,北京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云端”文物艺术品交易业态,这对青岛的相关产业发展很有借鉴意义。“另外,上海拥有备案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已近250家,平均不到10万人就有一座场馆,每年举办的展览近2000场,接待的观众更是达2000万人次,直观的数据让我看到了上海在文旅产业方面的成果,也希望能将经验‘引进来’,充盈青岛市民的精神生活,也能带动消费增长。”
以融合促进蝶变升级 配套支持也需跟得上
孙学峰深感青岛百年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所蕴含的巨大能量。“经过融合发展,一定可以让青岛的魅力尽情展现。”为此他建议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从优化文化强市建设发展新环境,支持文化旅游会展产业发展上入手,“可以对土地、人才、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进行完善,为产业营造好的政策环境,也可以支持旅游会展产业发展,对举办精品会议、展览和活动的市场主体进行奖励。”
“另外,要打造重点文旅项目,扶持培植文旅产业主体;建设博物馆群,引进大型知名文化企业,例如保利、嘉德这样顶尖的文化艺术品拍卖行或者与他们进行合作。”
项目落地、企业成长 青岛文旅产业“花开朵朵”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孙学峰等3名委员的提案进行了认真落实。今年,青岛市通过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实施了市场主体培育、产业载体提质、产业服务平台打造、文旅消费提升、文旅金融服务创新、文旅交流管销等六大工程。
另外,对于大力打造重点文旅项目,扶持培植文旅产业主体也有真招实效。2022年1月,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首次提出“对社会力量投资新建博物馆且向社会开放的,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的,一次性给予最高80万元扶持奖励”,为青岛市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同时,随着西海美术馆、海天中心、融创阿朵花屿等项目建成运营,华侨城莲花山、东方伊甸园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复星集团地中海俱乐部等项目尽快开工,一大批重点文旅项目在青岛落地开花,一批文旅企业在青岛逐步成长为行业龙头。
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与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提案
第一提案人:孙学峰
联名提案人:安波、胡进宇
文旅产业作为我市的重点产业之一,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以“文化+”与“互联网+”为驱动力,促进文化旅游与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文明典范的重要举措,面向东北亚,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进一步增强城市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一、现状
由于我市文化旅游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效应不够明显,文旅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层次不合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文旅产业的大发展。
“文化+”是“十四五”时期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全国文化中心城市,大力推动文化和科技、金融、旅游、商务等资源的融合发展。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推进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这也是全国首个“十四五”时期文物艺术品市场和产业发展领域的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北京文物艺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将首都北京打造为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的首善之区。《规划》还提出,“十四五”时期,北京将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核心技术,大力发展“云端”文物艺术品交易业态,提出了规划实施的4大保障措施,提出了以示范引领为带动、可落地见效的20个重点项目。
上海走在前例,正向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挺进。上海出台《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上海在线新文旅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和“文创50条”明确提出“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目前,上海拥有备案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近250家,平均不到10万人就有一座场馆,文物美术藏品超过230万件/套,每年举办展览约2000场,接待观众可达2000万人次,全城可谓共享着艺术带来的蝶变,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旅游的深度发展,大众的审美观得到滋养,人民的精神生活由此充盈,强劲的艺术消费力也有了深厚的根基。
深圳40周年文化产业取得了爆发式增长,产值令人惊叹。近几年出台了《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办法》、《深圳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深圳众多文化企业以“文化+”与“互联网+”作为两大驱动力,促进文化旅游与科技、互联网、金融、商业、体育、时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2013年至2018五年来,深圳市文化及相关产业爆发式增长,比重稳步上升,增加值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名、广东省第一名。按行业分,2018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为505.81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3%;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152.79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7%;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1337.51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7.0%。按领域分,2018年文化核心领域实现增加值1433.36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71.8%;文化相关领域实现增加值562.75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8.2%。一座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正在崛起,“文旅+”迸发魅力,点亮美好精神生活。
二、几点建议
(一)努力优化文化强市建设发展新环境。进一步完善土地、人才、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为产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强大合力。支持旅游会展产业发展,对举办精品会议、展览和活动的市场主体进行奖励;支持演艺、影视和音乐产业发展,演艺方面对开展首演首秀、驻场、巡演、原创孵化、品牌节展、场馆建设等项目进行支持。影视方面对在影视节获奖,优质平台播出进行奖励。音乐方面对举办音乐节展赛事活动等进行补贴;支持电竞产业发展,对引进电竞俱乐部、建设电竞场馆、举办电竞赛事活动进行支持;支持艺术产业发展,对艺术产业空间综合体建设及艺术产业活动进行补贴;支持IP授权产业发展,对IP授权产业项目、活动、IP孵化及配套服务进行补贴。
(二)大力打造重点文旅项目,扶持培植文旅产业主体。采取政府扶持、社会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多途径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积极鼓励文旅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引领、支撑文旅产业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航空和工业文化旅游、影视文化、文化服务、休闲娱乐等优势产业,探索发展网络文化、动漫游戏、书画广告会展、策划设计等文化创意企业,大力打造重点文化项目,扶持培植文化产业主体。
(三)引入知名文化品牌,学习先进经验,壮大文化产业。目前我市知名文化品牌较少。建议引进大型知名文化企业,如保利、嘉德等顶尖文化艺术品拍卖行或进行合作,同时,学习北京上海深圳的经验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本市民营博物馆等各类场馆发展。目前,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在原《深圳市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的基础上,将运行补贴上限从50万大幅提高到100万元,并新增运行评估和定级补贴,对国家一、二、三级非国有博物馆,分别给予补贴1000万元、800万元、500万元补贴,对被评为“优秀”的非国有博物馆给予30万元补贴。促进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