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用数据赋能城市发展 青岛市政协委员助力建设“数字青岛”

时间:2022-12-21

信网12月20日讯(记者 王晨瑜)数字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也在深刻改变着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今年,青岛市政协委员刘瑜提出的“关于用高质量数据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提案”获评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优秀提案。

青岛市大数据局对刘瑜委员的提案高度重视,认为提案从健全数据采集机制、建立数据采集标准、畅通数据采集渠道、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5个方面提出的建议,对于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市大数据局将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吸纳。

数据追求精准和新鲜 统一完善的机制是关键

刘瑜委员因工作需要,参与了一个大数据中心建设。在建设之初,她和团队到山东省内外的数据中心进行过考察,汲取多方智慧后,她发现平台建设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平台内数据的精准性和新鲜度。

“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 ‘数据’第一次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一起被纳入到生产要素,并参与分配,成为新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这足以体现数据的重要性。”刘瑜认为,青岛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各类数据开发应用的平台,但是内在的数据质量有待提高,采集的数据也满足不了精准、实时、准确的需求,数据采集和管理上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应用时自然也不通畅。

调研时,刘瑜用发现的眼光找到了问题所在:“部分企业存在数据壁垒,使得工作协调难度加大,也延长了对接周期。”刘瑜介绍,很多单位在采集数据上标准不一,在数据获取上涉及word文件、PDF文件、图片等多种格式,若想整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还需人员再处理,“我们了解到一些科研院所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数据,但由于共享机制的缺乏,这些资源也得不到整合,使得数据利用效率不高,所以我们盼望相关部门能规范数据采集标准,建设数据采集机制。

以基础数据带动区域能力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数据采集和管理问题多、难度大,如何在横向上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流动,又如何在纵向上协同部门与需求方的需求,让工作开展更顺畅,刘瑜想为青岛经济社会数字化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建议以基础数据建设来带动区域能力的生成,在健全数据采集上,成立由市区相关领导牵头的潜力数据采集领导小组,多维度开展采集工作。”刘瑜说。

“另外,可以从采集主体、时机、内容、格式等方面建立数据采集标准,掌握应用场景契合的企业基础数据;还可以依托海尔卡奥斯、360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平台,探索规范数据平台的运营机制、共享渠道、收费标准等,以实现数据对经济发展的赋能助力”

源源不断汇聚数据资源 发挥数据赋能的价值优势

青岛市大数据局、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也大力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市大数据局牵头制定了《“城市数据中枢”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建设青岛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强化数据汇聚、交换共享、应用能力,助力数字化转型。

据介绍,青岛市搭建了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汇聚各级各部门数据资源1万余类30亿余条数据。平台实现了国家、省、市、区(市)互联互通,加快推动数据要素流通。

目前,青岛市已经组建了“城市数据中枢”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相关工作,未来将以“青岛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为载体,推进数据汇聚治理、共享应用、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数据赋能的价值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附件: 关于用高质量数据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提案

提案人:刘瑜

随着网络强国建设的快速推进,数字生活已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数据"第一次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一起被纳入到生产要素,并参与分配,成为新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将快速发展,我市要抓住机遇,加强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应用工作,用高质量的数据支撑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

一、现状

目前,我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各类数据开发应用的平台,在建设过程发现普遍存在只注重平台的开发应用,而不注重数据质量的问题,采集的数据满足不了齐全、实时、准确、可控等需求,数据采集和管理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方向不聚焦、手段不先进、应用不通畅等问题:

(一)采集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体系化的采集机制,数据采集单位多为各区的大数据局,采集渠道单一,基本以汇总整理为主,多通过行政渠道采集,基本为政务数据和工作数据,且采集内容和标准不统一,特别是企业数据,很多只有经营范围,经营地址,几乎不涉及生产能力,人员情况、设备,生产技术,专家人才等内容,很多新质资源和能力不全,满足不了对数据的及时、准确、全面等多功能需求,

(二)采集标准不统一。采集过程涉及企业专业领域多,规范落实困难,沟通成本高。由于企业报送数据涉及到内部多个部门,部分企业报送信息字段不够全面、准确,存在较多空缺,需反复核查沟通。还有企业按照内部分类或“行话”、简称报送信息,且可能同时具备军工、国有、专精特新等多个分类标签,实施工程师可能在数据治理中出现理解错误,导致反复,影响效率。

(三)采集渠道不畅通。存在数据壁垒,部分单位协调难度大,对接周期较长,成效不明显。部分中央、省委直属企业因企业内部保密要求或跨行业等原因,仍无法对外提供人员、装备、物资、设施等数据,造成部分重点企业优质数据空缺。

(四)数据处理难度大。由于采集的数据来自多个部门和单位,格式各异,数据采集来源范围广,预处理量大。目前在数据获取上,因为涉及到word文件、pdf文件、图片等多种格式,要素不全、格式不一,从中整合获取有价值信息需要大量的人工处理工作。

(五)共享机制不健全。据了解,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数据,但由于共享机制的缺乏,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开发和应用,数据利用效率不高。

二、几点建议

为提高基础数据的质量,为我市数据工程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撑,持续发挥数据工程对各种需求的适配作用,以基础数据建设带动区域能力生成。最大限度地为地方的经济社会提供高效服务。建议从抓好加强数据采集和管理工作入手,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数据采集机制。以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为保障,将数据采集和管理纳入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由市区相关领导牵头的潜力数据采集领导小组,统筹加强数据采集工作。制定数据采集范围、标准、时机和机制,多维度多形式开展采集工作,探索形成统计部门授权,业务部门指导,镇街政府协调,社会化机构采集的企业能力数据采集机制。,

(二)建立数据采集标准。建立体系化的规范数据采集标准,从采集主体、时机、内容、格式等方面进行规范,从源头提高入库数据,特别是关键能力字段的质量。切实掌握一批合作意愿强烈、能力储备突出、应用场景契合的企业基础数据。

(三)畅通数据采集渠道。以建立多元化数据采编渠道为抓手,提高数据采集的范围和可用性。可采取在线申报、定期报表,网上获取等多种方式,重点企业和单位也可通过社会化方式,委托第三方公司或行业商会等,扎实做好重点企业能力(人员、设施、装备、物资、环境等)基础数据摸底,

(四)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创新数据运营方法和手段,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单位深度参与,依托海尔卡奥斯、360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平台,探索规范数据平台的运营机制、共享渠道、收费标准,打通生产、消费、分配、流通等环节的数据共享共用,促进各要素跨界跨类、多重整合、自我造血,实现数据对经济发展的赋能助力。

(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多方位、多渠道引进信息工程方面的人才,出台针对性政策,在住房、税收、薪酬、保障等环节给予优惠,进一步聚焦信息工程人才,快速提高新区信息工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 上一篇:青岛“金腰带”4号线开通在即 信网试乘抢先探访
  • 下一篇:青岛完成2022年企业退休人员正式待遇核定 差额12月底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