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2月21日讯(记者 赵宝辉)安全应急产业旨在为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安全防范与应急准备、处置与救援等专用产品和服务,如今已然成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青岛,不乏数量众多的应急产业企业,但要在其中拔出个“龙头”来,却还有点难度。青岛市政协科技界和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创始人杨守彬委员都在关注着应急产业集聚发展的问题,他们提出的“关于推动应急产业集聚发展的提案”获评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优秀提案。
针对科技界和杨守彬委员的建议,青岛市工业与信息化局会同青岛市应急管理局、青岛市科学技术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围绕监测预警、预防防护、救援处置等重点领域,突出高新技术,推动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集聚发展。市工信局更是持续加大对应急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成立应急管理协会,培育应急产业企业。
应急企业数量不少 但“龙头”有点少
2020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以往“低调”的安全应急产业,从幕后走到台前接受“检阅”。杨守彬在社会调研中注意到,青岛从事应急产业的企业以民营企业居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青岛缺的不是企业,缺的是拥有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服务能力强、具备品牌优势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少了,龙头的带动能力就发挥不出来。”
实际上,自2009年以来,我国陆续建设了11个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含创建单位)、20个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在山东省内,烟台开发区已于2015年获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但青岛在此类园区、基地创建上尚未实现零的突破。
“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四个问题导致,应急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应急产业集聚层次不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应急产业领域头部企业。”杨守彬说,应急产业具有较强的外部经济性,投入产出周期长,很容易导致一些科研成果束之高阁,无法形成生产力。
常态化协调联动能给企业更多支持
“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创建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应急产品装备生产制造,应急技术研发转化、应急服务蓬勃发展。”杨守彬认为要建立胶东经济圈应急产业联盟,发挥报团取暖的效果,引导青岛市企业从低端应急产品向高端应急产品延伸,从应急生产领域向应急服务领域延伸,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创新资源优化组合,做强产业链,做大应急产业增量。
一条强大的产业链需要领头羊,这就凸显了培育本土企业的重要性。但一家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只由企业自身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对率先开展试点的应急产业科技项目,政府各部门应该予以支持。因为应急产业涉及的部门多,我建议要建立起常态化的协调联动机制,帮助企业少跑腿、多办事。”
三部门已联合做好重点项目集聚发展
杨守彬所提出的建议在青岛市工业与信息化局、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应急管理局产生了积极反响。针对该提案,青岛市工业与信息化局会同青岛市应急管理局、青岛市科学技术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围绕监测预警、预防防护、救援处置等重点领域,突出高新技术,推动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集聚发展。
在青岛市工业与信息化局的牵头实施下,青岛市不断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的合作,现已广泛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到2023年,市工信局计划在应急产业领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青岛市科技局则加大应急技术立项资助力度,注重应急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青岛应急管理局在协办意见中指出,表示会加快建设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将结合市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有关事项积极给予支持,进一步提升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能力。青岛市科学技术局也根据应急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应急技术研究的资助密度和资助力度持续加大,并且注重应急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附件: 关于推动应急产业集聚发展的提案
提案人:杨守彬
2020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以往“低调”的安全应急产业,从幕后走到台前接受“检阅”。作为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安全防范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等专用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应急产业,其涉及领域宽、覆盖面广、产业链长、产业融合度高,可成为青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相关产业迈向智能化、高端化、系列化、服务化,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现结合我市具体实际,提出关于推动我市应急产业集聚发展的提案。
一、我市应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产业集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整合相关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目前我市产业集聚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处于自主发展阶段,导致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协同发展不明显。自2009年以来我国陆续建设了11个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含创建单位)、20个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我省烟台开发区已于2015年获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青岛在此类园区、基地创建上尚未实现零的突破。
(二)应急产业集聚层次不高。
应急产业集聚应该据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特色化、专业化的应急产业集聚。目前我市应急产业主要集中在应急产品制造方面,以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缺少围绕应急发产业高端要素形成的集聚区,在检测预警、预防防护、应急服务等方面尚未有突出的产业集群出现。
(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应急产业具有较强的外部经济性,投入产出周期长,导致企业科研投入较少,导致科研水平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材料、核心算法、核心工艺,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导致一些科研成果束之高阁,没有形成生产力。
(四)缺乏应急产业领域头部企业。
作为新兴产业,从事应急产业的企业以民营企业居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拥有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服务能力强、具备品牌优势的企业,龙头带动能力不强。
二、推动我市应急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市级层面宏观指导。
针对我市应急产业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结合市统计局应急产业统计监测数据,编制《青岛市安全应急产业统计体系研究报告》《青岛市安全应急产业分析报告》;围绕增强应急产业支撑力,对照《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的4个领域、15个发展方向集中应急产业要素,结合《“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制定《青岛市应急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应急产业区域布局和产能保障。
(二)加快建设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由市应急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有关部门按照“统筹规划、发挥优势、分步推进”的原则,对照《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制定《青岛市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指南(试行)》,以“立足青岛、依托山东、服务全国、辐射上合”为目标,加快创建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应急产品装备生产制造,应急技术研发转化、应急服务蓬勃发展。
(三)建立胶东经济圈应急产业联盟。
以“资源共享、协作共进、发展共促”为目标,联合应急产业上、中、下游企业和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胶东经济圈应急产业联盟及联席会议制度,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示范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谋求合作,积极引导我市企业从低端应急产品向高端应急产品延伸,从应急生产领域向应急服务领域延伸,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创新资源优化组合,做强产业链,做大应急产业增量。
(四)着力培育本土企业。
对率先开展试点的应急产业科技项目,联合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规划局等部门建立常态化的协调联动机制,在关键装备研发、首台套应用、产品标准制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在项目审批、土地调规变性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项目推进落地;结合《青岛市实施“沃土计划”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方案》,在我市应急产业领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促进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加速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科技领军企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