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月6日讯(通讯员 王雪 记者 赵宝辉)2022年12月21日,全省首批科技创新强县名单发布,西海岸新区榜上有名;12月27日,全国首个获得国家批复、首个启动建设的“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在西海岸新区开建;12月30日,青岛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敲钟登陆北交所,新区喜迎第20家上市公司;……短短几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科技创新领域捷报频传。从海上试验场、深远海养殖工船到一件件大国重器,从政府、高校到企业主体,新区正铆足干劲,谱写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激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载体。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上,西海岸新区尤其重视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目前,全区已集聚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0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600家;预计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142家。
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 “千亿集群”蓄势崛起
山东省海洋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核心运营机构落地新区、省船舶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加快筹建……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坚持以协同创新引领海洋科技发展,加快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努力打造海洋强国新支点、海洋强省先行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主要承载区。
在一系列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下,西海岸“千亿集群”加速起势:以总投资2000亿元的109个项目为支撑,打造起船舶海工装备和海洋生物医药两大500亿级产业集群;依托海西湾国家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北海造船涵盖自升式钻井平台、智能化渔场等高端海工产品,客户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划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华大基因全球最大通量基因测序仪项目投产,明月海藻集团生产的超纯海藻酸钠打破国外垄断,开启国产化之路……
坚持创新驱动,西海岸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2022年,全区海洋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2%,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市海洋生产总值比重均超过40%。
平台产出加速起势 积蓄转型升级新动能
2022年5月20日上午9时许,汽笛长鸣,“国信1号”正式交付,进入产业运营阶段。当天15时58分,这艘大型养殖工船起航,耕海牧渔的新时代由此开启。“从设想到落地,这条船,等了整整40年!”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国信中船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项目技术总工程师王伟堂感慨道,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海洋渔业专家前瞻性地提出了远海养殖工船设计理念,但限于当时薄弱的工业基础,这一梦想就此搁浅。
加快船舶海工产业转型一直是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如何让传统产业成功“调头”?首先,要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强化上游的设计研发、核心设备制造及下游运营服务等薄弱环节;其次,要聚焦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扶持其做强做大,设立两个总规模105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为企业输送“真金白银”。
蝶变肉眼可见:如今的海西湾,已从传统的船舶海工制造向深远海、极地海域和自动智能方向发展。世界最大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核心工艺模块、世界最大吨位级“海上石油工厂”P70等一系列高端船舶海工产品从这里驶向全球。
建设科技基础设施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作为全国首个获得国家批复、首个启动建设的“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的落户便是西海岸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写照。接下来,新区将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推动“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早建成、早运营、早见效。
“今年,我们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工信局(科技局、大数据局)局长隋俊昌表示,新区将锚定一个目标,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打造全国知名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聚焦战略部署需求、科技创新力量、实体经济发展三个重点方向,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实施主体培育、科创平台、成果转化三大突破行动,推进科技金融化解难题、园区培育提质增效、中小微创企业精准滴灌、科技服务优质高效四项提升工程,推动科技创新全面提质。
今年,预计新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累计达3000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达1200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5家左右,实施核心技术攻关5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