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月13日讯(通讯员 王一婷 记者 于晓)民生,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回望2022年,青岛市南发展的每一步,都考量着“民生”二字。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民生支出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73%,市南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解决好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六类20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兜牢了民生底线,提升了民生福祉,让群众尽享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果与红利。
百姓“饭碗”越端越稳
新增就业4.5万人,创设城镇公益性岗位2659个,失业再就业8141人,困难人员安置率达94%……2022年留下的一连串喜人数据,饱含社情民意,更是市南全力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奋斗目标路上的生动映照。
市南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一系列就业措施接连推出,为各类群体就业添了底气:建立职业指导室,搭建“就在市南 每周优选”岗位直通车,“分时+全域”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加大扶持新业态人员,开发灵活就业岗位,促进灵活就业;围绕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数字化、信息化推送招聘岗位和扶持政策;在全市率先发布城镇公益性岗位公告,帮扶城镇大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困难人员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结合就业季,市南面向全国高校建立“青雁暖心卡”,组织4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名企游学体验”。集中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就业援助暖心活动,让政策和岗位派送直达。组建“创业轻骑兵”政策服务专员队伍,通过云上“轻骑兵”宣讲、设立“轻骑兵”服务站等,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全要素的“创业陪跑”,以创业推进更高质量就业。
“智汇市南”人才蔚起。打造了全市首家“才聚市南”人才旅社,向来青择业人才抛出“橄榄枝”。建设了青岛浮山湾国际人才港·青岛海创园,八方揽英才。“1港+1园区+1旅社+N个引才聚才工作站”体系质效显现。同时,出台“1+N+2”人才政策2.0,新增对青年领军人才的奖励扶持,“真金白银”留住人才。
“一老一小”笑容绽放
民生果实甜不甜,“一老一小”最知道。对于很多市南家庭来说,幸福就是父母在社区里老有所养,孩子在家门口幼有优育。
寒冬中午,新昌路24号甲的八大湖街道天台路社区乐康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里暖意融融,老人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在敞亮的餐厅分享乐事儿。该服务站于2022年开门纳客,占地300平方米,因助老食堂、助浴、医疗服务、康复理疗、居家护理、生活照料等完善配套服务,“圈粉”不少。
养老服务扩面提质。2022年,市南重点完善提升20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建成并运营的老年人助餐点14处,实现街道全覆盖。另外,在市级适老化改造标准基础上,为全区约6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增配价值1000元的适老化设施。
幼有所育同样牵动民心。为缓解入园学位紧张压力,市南自2013年实施“名园办分园”工程、优化小微园发展路径,通过配套幼儿园整治、小学改建、小区用房改造、签租赁协议等形式,已开办成武路、延吉路等7所分园。目前,市南现有幼儿园68所,在园幼儿1.3万余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持续稳居全市第一,高达7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突破95%。
在全市率先推进学前教育联盟办园工作。充分发挥省市十佳园、示范园的引领辐射效应,借助优质文化、优质管理、优质师资的交互流动。办园结构合理、普惠而优质、规范而多元的学前教育办园模式,基本满足了家长多样化的选择需求。
百姓健康有所“医靠”
“抗原检测试剂如何使用?”“服用多种药物会康复得更快吗?”……近期,市南家庭医生手机24小时开机,用一次次问诊、一次次线上回复,展现“健康市南”的坚强“医靠”。
面对疫情防控新阶段、新形势,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障工作迎来新考验。市南优化各项便民措施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既直击“群众最难处”,又小中见大、细中见情关注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让群众的每一分期盼更有着落。
针对疫情当下特殊群体“买药难”“用药难”,市南为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配备了2300余套爱心健康包,帮助他们解决用药“燃眉急”。根据养老机构药品物资储备不足的实际,向辖区内养老机构配送发放应急防疫药品包,发放连花清瘟、金银花口服液、三九感冒灵等药品,惠及1800多名在院人员。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2年,市南率先完成“一街一中心”的目标要求:稳步推进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迁址建设中山路街道河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湛山街道延安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金湖路街道山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各中心作用,推进基层诊疗、专科特色医疗、康养服务等。目前设24小时诊疗点11个,居民可以随时就近获得发热诊疗服务。
同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于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各中心家医团队化身“行走的药箱”“移动的诊疗点”,线上提供健康教育、诊疗咨询、用药指导,线下上门送药,为老年人导尿、测血氧、送药、送抗原、指导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