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青岛市城市管理局、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做客民生在线,围绕供热季开展的专题访谈中,多名网友反映了“室温刚达标,但体感很冷”的情况,更有网友直接表示“以室温达到18度为标准供热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生活需要”。(详见:网友建议供热标准提升到21度 青岛官方:必要时会修改)
2007年前《青岛市城市供热条例》规定:达标温度为18±2℃、不得低于16℃。2007年修订后,现行《青岛市供热条例》规定:室内供热温度不得低于18℃。青岛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温度标准的提高涉及建筑节能的覆盖情况、老旧管网的承受情况、供热成本及现行供热价格调整、居民承受程度等诸多因素,涉及建设、发改、财政等诸多部门,需要多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有关情况的分析论证,才能进行修改。规定已实行14年之久,相关部门对供热温度是否还能有进一步优化、调整的空间,值得期待。
供暖,是冬日里温暖人心的保障,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不得半点敷衍和应付。规定为供热划了一个下限,却成为了部分供热企业答复和应对的上限。“感到冷但合规”的现象年年被提及,让人无奈又上火。家里温度计和供热单位前来测温的数字都达标,但是18度的达标和24度的达标,体感又可一概而论?供暖问题往往不了了之。
今年供暖季,青岛多措并举保障居民温暖过冬。全市64家供热企业78条供热服务热线已24小时畅通,后台389条线路接话能力同比增加9%,配备话务员494名,同比增加6.5%。全市配备供热管家、维修调试人员2256名,同比增加6.7%,随时为市民提供咨询投诉和维修服务。市民反映供暖问题,并不是为了测温,而是希望排查家里不暖和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如果只是通过温度的数字判断达标进行回复,供暖不但没能暖身,更让心也跟着冷了。
诚然,各个小区情况复杂,导致居民家不暖和的原因很多,比如老旧小区外墙没有保温层、管道老化堵塞、末端循环不好、周边邻居未开通供热……这些并不能归咎于供暖公司。但也正因如此,考验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智慧,更需各方合力,把温暖送到居民心坎上。
此外,根据9月份青岛公示的三区居民集中供热成本,居民集中供热单位成本为每平方米使用面积61.84元,三区现行居民集中供热价格为每平方米30.4元,在室温18℃的基础上,每增加1℃,折合每平方米供热成本增加0.57元。随着市区清洁能源供热改革不断推进,天然气供热占比逐渐增加,能源成本的持续上涨导致市区综合供热成本持续增长,清洁能源供热公司表示在“亏本干”。近年来,居民反映体感温度明显比前些年低,煤价上涨、运营成本增高或许反映了根本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市主要在市区及黄岛区试点运行热计量收费工作。不难看到,增大或减小热力流量,可以进行动态调整。解决“感到冷但合规”的现象,也倒逼监督治理更加精细化。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许多城市已经启动供热自动测温,一旦室温过低,系统便可及时预警、智慧调节,大大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
从切实可行的角度挖掘更多方案,才能更加高效的对接居民的“急难愁盼”。
信网评论员 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