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4月27日讯 编者按:为弘扬工匠精神,展现新时期齐鲁大地产业工人的新风貌,山东省总工会集中开展了“齐鲁工匠”选树工作。现在首届“齐鲁工匠”名单已经揭晓,他们高超精湛的技艺和敢为人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为提升山东制造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齐鲁工匠用其代表性的匠心独运,精益求精的技艺,传承创新的精神,完成着大任担当。但“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工匠们不会因为暂时的荣耀和成功,停下他们前进的脚步。
49岁的李强,是山东枣庄供电公司滕州运维站的一名工人,在高压电站的繁琐,危险,枯燥的工作现场,李强总是面带笑容,工作对于他来说充满了乐趣。
李强告诉《调查》记者:“我是负责1万伏到3.5万伏的变电站的检修工作,我还担任彩虹突击队的队长,我们负责电力抢修,我们工作的最高追求就是不停电。”
10000到35000伏变电站,是电流送入小区,村庄的最后一道关卡,一旦这里出了问题,电就无法到达千家万户,在李强最初参加工作的时候,这道关卡却经常掉链子,“我是86年高中毕业进入电力工作的,当时的工作环境要比现在艰苦多了,最开始工作的时候,检修很多地方的线路和机器都需要停电,一些地方出了故障也需要停电,而且这些检修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就想能不能改进一些设备和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让慢活变快,半空的活降到地面,笨重的活变得轻巧,冬天干活不挨冻,夏天晒不着,繁重工作变轻松。这种“投机取巧”的想法,让李强产生了改进设备和工具的动力,别人工作之余休息的时间,他都陪变压器,电线杆度过了。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最初几年的时间李强敲敲打打耗费了不少精力,改进的设备和工具却没有没有一样成功的,很多同事和前辈开始还很支持李强的创新,可时间久了一点成果也没有。很多人都对李强有了质疑。
工友的质疑也是激励,李强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高中毕业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就开始了工作,让他的发明创造总是差点火候,李强从基础开始学习,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他用了四年的时间,自学拿到了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历,很多疑惑也在书本中找到了答案,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万事俱备,成功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高压线上一般都会装有这样一个避雷器,上下连接高压电线,如果这里出了问题,电线遭遇雷击的时候,整条线路的供电设备都可能烧毁,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每当夏季雷雨季节到来的时候,电力部门都会对变压器的避雷器进行检测,李强和他的班组就承担了这样工作。避雷器检修一般是在2月份正是天气冷的时候,检修工人徒手拆卸手冻得都麻木了。
最开始李强只是在拆卸的螺丝上开了一个小口,这样螺丝不用完全拧开就可以取下避雷器,这个小小的改进,让检修速度整整提高了一倍,不过这仍然不够完美,李强的终极目的是实现避雷器的不停电检修。
如何在避雷器带电的情况把它卸下来,这是最关键的问题,避雷器上是高压电,不可能采取带绝缘手套的方式进行工作,李强想到了远距离操作,可如何实现装卸方便呢。
李强用三年的尝试了近百种解决方案,终于设计出了跌落式避雷器,避雷器一分为二,一半一个永久固定在支架上,另一半利用弹簧装置固定,随时可以拆卸检修,而且不用停电。
新的跌落式避雷器成本只增加了几十块钱,却实现了零停电操作,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创新,如果推广开,却能产生以千万计的效益。
存在不一定合理,带着发现问题的眼睛干活,参加工作31年,李强每天都像第一天上班一样,对一切充满着好奇。年龄从来没有磨灭他对工作的兴趣,变电检修这个又脏又累的力气活,在他眼里处处都是可以琢磨的技术活,趣味无穷。
虽然李强已经是检修运维班的班长了,但他还是很愿意和班组的年轻人,时不时来一场头脑风暴,碰撞出一些新的点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班组里资历最老的师傅,李强从来没有摆过老资格,身边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他的老师。王一帆毕业于重庆大学电子系,去年进入了滕州供电公司李强的班组,成了李强的徒弟,不过在李强看来王一帆才是真正的师父。
49岁的李强现在和王一帆,正在做一个三相电压平衡控制器的开关,开关研制成功后,可以通过自动控制,调节小区村庄内局部用电过载的问题,现在程序基本已经写完,李强的发明创造开始从纯机械进入电子时代,三十一年来李强和他的班组,共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27项,不过这个这个数字停止上涨,活到老学到老,是李强从父辈工匠那里得到的真传。
李强的父亲今年80岁,曾经也是一位电力检修工人,他经常和儿孙一辈讲老一辈匠人的奋斗历史,老人还清楚地记得1962年,铺设当地最早的输电线路的时候,那一代电力工人,不顾危险跳入过人的水坑中架设电线杆的场景。
李强的父亲说:“那时候都是领导带头,跳进水里确定电线杆底盘的位置,那时候也不觉得苦,都是这样干工作。”
李强的父亲是小学学历,通过自学成为了那个时代优秀的电力检修工人。老一辈匠人对工作的态度深深地烙在李强的心里,李强知道关于工匠的故事,不会在他这一代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