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主营超百亿产业集聚区要建5个

时间:2017-04-27

制图王辰翔

放开市场准入,拓宽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推进“小升规”及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中小微企业规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日前,《山西省“十三五”中小微企业发展规划》出台。“十三五”期间,我省中小微企业增加值预计年均增长6.5%左右,从业人员年均新增30万人以上。

完善企业政策环境 民间资本平等进入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省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数据显示,至2016年底,我省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6135.17亿元,同比增长3.35%,占GDP比重达47.46%,中小企业对全省经济总量贡献不断增大。加速中小微企业发展,完善企业政策环境是重要条件。加强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确保步调一致,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严格实行“非禁即入”政策,解决民间资本进入产业的空间限制,推动全领域、全产业链向中小微企业开放;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确保民间资本平等进入。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产权多元化。大力推行“三张清单”制度。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在全面梳理、清理调整、审核确认、优化流程的基础上,将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以权力清单的形式向社会公开,逐一厘清与行政权力相对应的责任事项、责任主体、责任方式。

实施“小升规”工程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实施“小升规”企业成长工程。助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成长转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强化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企业的管理,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利用差别化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小微企业“上规升级”;鼓励各市制定出台扶持“小升规”企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小升规”培育企业的帮扶服务工作,协调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土地等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力争“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培育“小升规”企业1000户。促进中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我省将依托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的骨干企业集约化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培育功能互补、协作有序的产业集群;重点支持现有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积极促进新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按照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标准,到2020年,形成5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围绕区域优势和特色资源,突出行业优势和地方特色,鼓励专业化分工协作,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我省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培育一大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出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鼓励中小微企业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与大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打造创业创新基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我省已有各类创新园区,“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依托这些园区,打造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为创业主体获得生产经营场所提供便利,形成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开放式综合服务载体,为中小企业创业兴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服务。同时,鼓励支持创业孵化基地与产业园区一体化发展模式,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者和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鼓励中小微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和技术中介组织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多种途径,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执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分配相关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单位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前提下在岗或离职创业;积极组织和鼓励各高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引导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业创新;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创新,培育一批现代青年农场主,激活农村青年自身创造活力。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科研设施、仪器设备和科技文献等资源向创客企业开放的运行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的省级科技资源网络管理平台,将分布在高校、科研院所、部分企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机构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纳入平台管理,向创客及创业企业开放。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主导作用。引导和支持省属大型企业利用现有国家及省级技术中心、国家及省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创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内部和外部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和服务支撑;鼓励企业建立专业化孵化器和平台,实现产业集聚和抱团发展。“十三五”时期,我省中小微企业发展力争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特色更加鲜明,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企业发展活力、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的总目标。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小微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左右,从业人员年均新增30万人以上。

本报记者 胡丽娜

  • 上一篇:设5000万元专项经费服务招商引资
  • 下一篇:我省计划对600个建制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