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是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老话。但4月30日,记者在曲沃县高显村却了解到,当地一家羊汤馆老板郑宝山不仅凭借诚信经营叫响了品牌,而且还把自己的一手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8位徒弟,让更多人靠卖羊汤走上致富路。由是,他的高尚师德在当地传为佳话。36岁的郑宝山是曲沃县秦岗村人,小时候家里穷,小学毕业后就辍了学,跟着本村师傅学会了一手熬制羊汤的好手艺。长大后,郑宝山到北京一家塑料厂打工,工作苦、累、脏不说,收入也少得可怜。自己有手艺,何不返乡开家羊汤馆?2006年,郑宝山回到家乡,在高显村开了一家羊汤馆。11年来,他始终坚持用良心做羊汤:汤汁原汁原味,绝不掺假兑水;过时肉、汤宁可倒掉,也绝不卖给顾客。凭着诚信经营的好口碑,郑宝山的羊汤馆买卖红火,年纯收入达10多万元。看到郑宝山的羊汤馆生意这么兴隆,周边乡村的不少年轻后生慕名前来,表示想拜师学艺。有人“好心”地劝郑宝山,小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就算是教,也要给自己留上一手。但他只是笑一笑,来者不拒,精心调教,将熬制羊汤的技艺倾囊传授。郑宝山不仅传“艺”而且授“德”,他再三告诫徒弟们:“不许糊弄顾客,不许以次充好,要像爱护眼珠子一样爱护自己的招牌,否则就是自砸饭碗。”这些年,郑宝山先后教出了8个徒弟,多数在本县各地卖羊汤,有个别人还把羊汤生意做到了北京等大城市。但无论身在何处,他们无一不遵从师训,诚信经营,生意都经营得蒸蒸日上。今年清明节,在北京开羊汤馆的徒弟董志勇回乡祭祖时,特意给郑宝山买来了北京烤鸭等,以表谢意。郑宝山乐呵呵地说:“师傅不教我,我就没手艺;你们有手艺,也要教别人。老话讲‘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我的看法是:教会徒弟,快乐师傅。”
本报记者 范非 本报通讯员 上官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