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有其屋还要优其屋

时间:2017-05-03

制图刘铁军

——从五年规划目标看安居梦的实现路径

阅读提示

从限购限贷到调整供地和商品住房上市节奏,全国新一轮的楼市调控不断升级,已从需求端挤压,逐渐转向供给端发力。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十三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一出台,就备受关注。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基本达到“户均一套房、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居住目标,并对住房建设需求进行了预测:全省城镇住房新开工需求约185万套—210万套,建筑面积约18600万平方米—21230万平方米。“户均一套房”离我们有多远?在去库存为工作重点的当下,山西还需要建这么多房子吗?4月18日,记者就此疑问采访了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

1 五年还需185万套—210万套是怎么得出来的

  此次调查显示,至2011年末,户均成套住房套数为0.79。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李晓杰介绍,我省于2012年进行全省域的住房调查,摸清了全省城乡住房家底,为合理制定省、市、县三级住房规划、以及政策调控打下了数据基础。此次调查显示,至2011年末,户均成套住房套数为0.79,按照我省城镇化和经济发展速度,到2020年,城镇居民实现“户均一套房”是完全有可能的。五年需求185万套—210万套房,又是如何得出来的呢?根据近年来全省人口综合增长率增长趋势,城镇化增长速度,以全省住房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我省住房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各地存量房情况与各地市、各相关部门充分对接,最终得出城镇居民“十三五”期间的住房需求。这与全省目前正在进行的去库存工作紧密相扣。由于我省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区域性、阶段性变化,有的县市库存消化周期快,有的县市库存消化周期慢。各市、县将据此结合当地实情制定住房规划和方针政策。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陈张丽表示,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将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需求和动力。结合各设区市的特点,以及我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总体布局,《规划》对11个市及其相关区域的住房需求做了细化分解,为各地科学编制“十三五”住房发展规划、引导确定相关指标奠定了基础。

2 保障房+商品住宅助力居者有其屋

  我省将再建37.1万套保障房,满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求。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满足市民住房需求,主要依靠两条途径。一是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2016年—2020年,我省将再建37.1万套保障房,满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求,以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二是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规划》针对各市住房发展情况分别从用地供应、供应结构、消化存量房源等方面提出了差别化发展处方,并建议立足住房市场实际需求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对于在建商品住房项目,在不改变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等必要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适当调整套型结构,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住房套型做出调整,满足合理的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在太原市迎泽大街上班的秦林忠最近一直在和妻子看楼盘,女儿已经4岁了,他们想买一套离单位近,孩子上学又方便的房子。在晋祠路接连看了几个楼盘之后,两人最终选择了桃园南路始建于2000年的一套二手房,楼房一共六层,他买的是四层中户。“房子每平方米12000元,价格不菲,但胜在上班方便,附近也有对口的小学。”秦林忠说。除了新建商品住宅,二手房和房屋租赁都是满足居民居住需求的有效途径,我省将着力构建一手房市场、二手房市场与住房租赁市场联动体系,合理引导住房梯度消费,形成购房消费良性循环。

3 新型地产+产业化装修优其屋还要加把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有房住,更希望通过购房提高生活品质。去年夏天,刘清夫妇在太原市双塔西街体育馆附近按揭买了一套140平方米的新房。用他的话来说,终于结束了狼狈不堪的生活。此前他们居住在小店区昌盛街,刘清在双塔西街上班,妻子在迎泽大街上班。每天上下班仅在路上就要花去两三个小时,孩子出生之后,夫妻二人更是疲惫不堪。搬至双塔西街居住,两人上班路上花费的时间大为减少,刘清步行15分钟就可到单位,住在解放路的岳母也可以来家中帮忙照顾孩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有房住,更希望通过购房提高生活品质,同时满足通勤、孩子上学、照顾老人等需要。此次住房规划不仅为居民住房需求做出了量的指引,还为质的提升指明了路径。如发展文化旅游、园区、商业等新型地产,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推动住宅全装修,鼓励采用菜单式集体委托方式进行装修,促进产业化装修与个性化装修统筹结合等。与城市宜居和公共交通密切相关的职住平衡也是此次规划中的一大亮点。所谓职住平衡是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居民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勤交通可采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其他的非机动车方式;即使是使用机动车,出行距离和时间也比较短,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就有利于减少机动车尤其是小汽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我省将坚持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统筹考虑居住、生活、就业、环境承载力等因素,优化住房建设规模和空间布局,促进住房融合和职住平衡,满足交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便利等要求,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对新建和筹集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满足住房保障群体通勤、就学和日常生活需求。

本报记者 晋帅妮

  • 上一篇:山西首个中医药院士工作站挂牌
  • 下一篇:“创享行”形成资本项目对接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