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如何携手防治大气污染?全国人大代表、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建议,把汾渭平原纳入国家大气污染控制重点区域,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协同配合、科学治理。王金南代表的建议引起与会代表和相关地域干部、群众的关注。
汾渭平原包括哪些城市?王金南介绍,黄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及台塬阶地都属于汾渭平原范围,共含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的11个地市,其中涉及山西省吕梁、晋中、临汾、运城4市。王金南分析,汾渭平原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偏重,再加上太行山、吕梁山地形阻隔影响,有必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联防联控,有必要采取倒逼机制,激发治理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何谓重点区域?王金南解释,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城市层面的协同配合、科学治理。我国建立了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域制度,简称“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经过几年努力,2017年与2013年相比,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40%、34%和28%,治理效果比较明显,证明“重点区域”制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次全国两会上,王金南提出《关于把汾渭平原纳入国家大气污染控制重点区域的建议》,建议国家将汾渭平原11个地市纳入重点区域,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并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给予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纳入重点区域后,将会采取怎样的治理措施?王金南建议,针对汾渭平原实际,要调整能源、产业、交通结构,统筹推进防治。能源结构方面,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大力推进冬季集中供暖,农村分散取暖重点推广煤层气代煤、电代煤。产业结构方面,加大焦化、钢铁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严控焦化、钢铁、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在焦化企业安装在线视频监控,严控无组织排放;加大“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力度。交通运输结构方面,统筹铁路运力,释放铁路运能。同时,强化错峰生产,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本报记者 高建华
本报北京3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