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修补手艺人的吆喝声回荡在大街小巷。现在,这些老行当慢慢凋落了,修修补补的日子似乎也一去不复返了
在晋中市榆次区新集街旁的一条小巷子里,有一家维修电器的小铺子,十几平方米的矮屋里堆满了旧家电,里间5平方米大小,放了一张床,这就是常继国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就这点地方,一年的房租两万多元,再加上配件投资,一年在这个事上要投四五万块钱,跟收益比起来已经很不合算。”老常说,儿子以前跟着自己做,最近不干了,出去打工赚钱了。
常继国从1988年开始维修家电,30年时间,和他一起学维修的人都早已转行。老常说,退回到三四十年前,家电维修还是挺“吃香”的行业。中国的经济大潮滚滚而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体现在日常购置冰箱、彩电、空调这些家用电器上,这也自然让家电维修行业“跟着沾了光”。那时,人们对待这些东西多珍重啊,不像现在稍微坏了或者旧了就闲置或者便宜处理掉。老常不无感慨地说:“现在是时代进步了,家电更新换代速度特别快,我们这行没落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因此,除了家电维修,他现在也开始干点副业,比如买卖二手家电,但是收益也不是太好。
记者问常师傅,有一天家电维修这个行业会消失吗?他说:“可能干这行的人会越来越少吧。能为市民服务是好的,但如果不赚钱没人会干。”
时代发展固然让家电维修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但人们意识的变化却让他觉得有些难以接受。常继国告诉记者,一次,一位客户家里的微波炉不工作了,他过去一看,原来是坏了一组零件,更换零件需要80多元,但客户表示,不愿意换了,理由是买一台新的微波炉也就三四百元,而且这台款式已经旧了,可以趁机换台新的。他反复劝说,如果更换零件还能用好几年,就此丢掉太可惜,最后客户还是坚持买新的。老常说,不少人家里条件都好了,加上不少家电都是平价,家电更新换代也成了普遍现象。
附近居民王亚萍大妈已经70多岁,还是习惯家电坏了找常师傅修理。她说:“坏一样扔一样,如果全社会都这样,那浪费得多大。”但是她也认为时代不一样了,大家都习惯买新东西了。王大妈说,想起以前,别说家电了,生活日用品都经常修修补补着用,比如以前经常在胡同里,有一种挑着担子专门帮人修东西的师傅,那时候家里的锅碗瓢盆破了,都舍不得扔,要等他们来修。如今,这个行当已经消失不见了。
“新的就一定好吗?我是修电器的,最了解情况,现在的零部件比以前的质量差远了,还是以前的家电耐用。”常继国说,很多稍微修一下就能用的家电就这样废弃了太可惜了。虽然现在物资条件极大丰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全社会提倡节约低碳的前提下,修废利旧更应提倡。
本报记者 程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