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我们身边的好党员】用青春书写生命华章——追记闻喜县后川村第一书记柴晓飞

时间:2018-04-04

  柴晓飞在村委会大院送体检完的老人回家。(资料图)郭瑞摄

2018年的第一场雪,让人猝不及防。后川村村委会里,讨论完脱贫验收的事情后,村民们正围着老支书徐志忠打问柴晓飞的病情。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嘈杂:柴晓飞同志因急性肝炎引起肺部感染于1月21日下午去世。

1月25日,柴晓飞出殡的日子,后川村村民冒着大雪奔赴柴晓飞的老家河津市吴家关村,送他最后一程。大雪封路,实在无法通行,乡亲们就在中途一字排开,朝着柴晓飞家的方向三鞠躬,大喊:“晓飞,后川村民来为你送行了……”痛别亲人,山河悲悯。

柴晓飞,任闻喜县国税局驻石门乡后川村第一书记以来,几乎没有停歇过的27岁青年,走了!他用青春和生命践行了一名党员的使命。2月11日,柴晓飞被运城市委追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90后”干部有担当,他早把后川当成自己家

在柴晓飞的微信朋友圈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党员,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成一句空话,我要践行于行动中,践行于为人民群众办事的日常中,践行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点滴中……”

2017年7月,后川村第一书记调回,已经担任扶贫队员两年的柴晓飞主动请缨担任第一书记,要求继续留在后川村脱贫攻坚。

乡亲们早已把他当成后川村人,“晓飞这个娃娃,和我们吃住在一起,皮实得像个地道的农民。”

“姨,在家呢,有啥事不?”“叔,你的高血压药天天早上记着吃哦!”担任第一书记1个月,柴晓飞已经把44户贫困户162名贫困人口重新摸排了一遍,家家户户的苦难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本、装在了心里。

乡亲们眼中的“娃娃”,办起事来却无比细致贴心:中秋节给贫困户发慰问品,通知大家来领就行了,但柴晓飞不行,他开着老支书的三轮车,带着两位扶贫队员先从最远的自然村送起;冬天给贫困户发棉门帘,柴晓飞不仅挨家挨户送,还要挂好了才走;发放扶贫登记卡,挨家挨户送到家,在屋里墙上挂好,门口乘凉的村民都不用起身……

村里很多人都在养鸡、养蜂,但怎么卖出去是个问题。柴晓飞发动朋友在微信上宣传,用自己的私家车帮村民送货,而且每次取货他都会先把钱垫付给乡亲们。“这十块八块对我们来说没什么,但却是老乡们好几天的花销。”事实上,柴晓飞常有为加不起油发愁的时候。

位于中条山腹地,周围沟壑纵横,后川村去往县城的50公里山路弯多坡陡,有的村民一年都进不了一次城。

自打柴晓飞到了后川村,他的私家车就成了乡亲们外出的“公交车”。半年不到,他的车就跑了8000公里山路,先后换了4条轮胎。

更多的时候,柴晓飞是靠着单位配给他们的两辆电动自行车走村入户,只要碰见走路的村民都要捎上一程。72岁的空巢老人崔黑女,每次看病都是柴晓飞接送,坐在车后座的老人,总是把柴晓飞抓得紧紧的,乡亲们一见就打趣说:是不是怕儿子飞了啊?老人乐呵呵地回话:“晓飞娃,比儿子都亲!”

一心扑在事业上,乡亲们脱贫的事比天大

“拉拉家常可以增加亲近,但要真正取得信任,还要看你给村里办了多少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柴晓飞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后川村6个居民组120户410口人,人均耕地面积不到2亩,七成还是“跑水跑土跑肥”的山坡地;海拔1000米,倒是可以搞畜牧,但却没有草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着急”。

村民们清楚地记得,柴晓飞为村里办的实事一件接一件:

为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一条刚刚修好的水泥路已把最远的自然村孙峪组与全村相连。

村民苦于无致富技术,他开设了农民夜校,培训农户种连翘、种花椒。村里10户土蜂养殖户管理粗放效益低,他就请闻喜养蜂协会上门教木箱养蜂技术。对于不愿去学习的,他还一次次做动员。致富路上,他不愿意让任何人掉队。

“只要一用水,就会想起晓飞娃”,是他为李家庄居民组争取到6万元,建起了滤水池。

“我不是贫困户,但晓飞也给我想办法出主意,我不能只顾自己致富,我要带领贫困户一起搞发展,否则对不起晓飞娃娃。”这是村民韩平安现在最想告诉晓飞的话。在柴晓飞的帮助下,他的青贮池建好后,牛冬天能吃上青草了,今年准备出栏的5头牛能增收近万元。

就在发现病情的前一个月,晓飞还帮助村里干了一件大事。柴晓飞和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宣传落实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先后安置贫困户31户,申请政府补贴400余万元。

“愿意打工的人都有一技之长,愿意种地的不再靠天吃饭,后川村已经大不一样。”后川村村主任仝金红说。

彻底改变落后面貌,没有产业不行。深秋的夜晚,柴晓飞从村民家里走访回来,一路上潮气逼人,他灵机一动,湿度这么大,肯定适宜种植菌类呀!接着,他用了整整一个晚上,在网上搜索各种信息。天蒙蒙亮,他已经跑到乡政府汇报情况。最终后川村申请筹集到资金13万元,又通过村民自筹入股,建起了5万棒规模的香菇大棚。

现在,第一波香菇马上就要采摘,不仅给15户贫困户每年增加了1万元的收入,还让村集体也有了收入。

“安置房钥匙拿上了,香菇一卖装修钱也有了。当时是晓飞天天动员我,姨,你别怕,这香菇肯定能挣钱……”话未说完,56岁的郑玉怀已泣不成声。

作为一名党员,为群众奋斗是终生的必修课

柴晓飞是后川村民的“好儿子”,但他却没有时间照顾生病住院的母亲,没有时间陪伴妻子和年仅两岁的儿子。有了后川这个大家,他已顾不上自己的小家。

柴晓飞忙呀,他肩上扛着的是后川的100多户人家。大到铺路种地,小到家长里短,乡亲们都离不开他。

山区昼夜温差大,斑驳的墙壁上布满了黑色的霉斑,8月份的天气他还得开着电褥子取暖。累到和衣而睡是家常便饭,可村里的大事小情,怎么能放得下?

他就是后川的扶贫活档案,每家的困难他都记在心上。贫困户李根科的儿子遇车祸身亡,是他联系律师同学帮助要回了赔偿;贫困户王张平两个孩子上学,是他帮忙争取到贷款;村民张秀珍患有长期性白内障,是他忙前跑后,为其治好了眼病……每每提起柴晓飞,乡亲们都哽咽得说不出话,谁也不愿相信,那个高高壮壮的大小伙子怎么就没了!

手机是柴晓飞留给妻子为数不多的贴身遗物,但手机里记录最多的不是家人,而是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有时候好不容易回趟家,还带了一大堆要填写的资料。”对于妻子陈露溪,陪着丈夫填扶贫档案是这半年来最深的记忆。而现在,陪他加班加点的机会也没了。

晓飞是个停不下来的人,但在周围人眼里他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他真把帮群众脱贫当成了自己的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成自己毕生追求。”

晓飞走了,留下的是变了模样的后川,身后是人们的声声呼喊。

同事宁晓辉在喊:晓飞哥,你不是说等村里验收过线就给我们做红烧肉,已经过线了,你怎么不做呢!

贫困户郑玉怀在喊:晓飞,春天来了,姨给你挖了好多野菜,做了你最爱吃的蒸菜,回来吃啊!

非贫困户李三友在喊:晓飞,自从咱们建了青贮池,牛真的肥了,你不是还要带我去考察吗,你忘了?

村民李春花大妈在喊:娃呀,你给我们下载的广场舞,我们都学会了,你记得回来看啊!

……

后川的大山有幸,记住了这个小伙子的容颜,后川村的群众有情,却留不住他远去的脚步。“晓飞娃累了,他的心就歇息在村里山坡坡上!”

本报记者 李宁波 王荔

  • 上一篇:【中央媒体关注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热”折射了什么?
  • 下一篇:石楼举办首期“烹饪师”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