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花鼓表演。(资料图片)
本报4月9日讯(记者 梁成虎)山西省鼓乐艺术研究会近日完成山西锣鼓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山西民间锣鼓种类达80余种,数量排在全国各省市前列。省鼓研秘书长王福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数据证明,山西被誉为“中国锣鼓之乡”当之无愧。
世界锣鼓在东方,东方锣鼓在中国,中国锣鼓在山西,这是中国民间艺术界对“山西锣鼓”的判语。作为一种著名鼓乐、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山西锣鼓以其粗犷、剽悍、雄奇的自然地域特点,被誉为“中华第一鼓”。但是,山西民间有多少鼓种,省内外众多研究者长期以来莫衷一是,据山西省鼓乐研究会调查报告详细统计有80余种。
山西省鼓乐艺术研究会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致力于对外开展挖掘、保护、传承山西锣鼓文化,推动山西锣鼓艺术发展的民间团体。《山西鼓乐艺术调查报告》,是该协会历时两年多时间完成的一项调查。调查报告称,山西锣鼓,这一渊源可追溯至晋南陶寺文化的民间门类,近些年的发展焕发勃勃生机,不少曾一度濒临消亡的鼓种,经挖掘、整理重现在世人面前。在山西这片土地上,几乎每个县都存在具有地域特色的鼓种。目前,49个鼓种名列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19个鼓种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0个鼓种名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锣鼓发展现状,呈现出种类多、曲目丰、传播广的繁盛景况。据山西省鼓乐艺术研究会的调查,目前全省锣鼓艺术团体数千支,锣鼓爱好者达30余万人。山西锣鼓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推动了山西锣鼓艺术向前发展,让这门曾经“下里巴人”的民间艺术,现在可登上大雅之堂;山西的锣鼓艺术家们,把山西锣鼓敲到省外,还敲到国外,让难以计数的人喜欢上了这门来自黄土地的艺术。
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鼓乐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常嗣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山西锣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这是它广受大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山西锣鼓是山西文化、黄河文化的名片,山西锣鼓完全可以在‘山西文化’崛起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通过组织举办高规格的锣鼓赛事、锣鼓文化论坛、‘锣鼓映象’演出项目,进一步推动山西锣鼓艺术发展。这门历史传承久远、群众基础广泛深厚的艺术,可以为包括就业、文化产业、全域旅游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常嗣新说。
○延伸
专家为山西锣鼓建言献策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常嗣新、王宝灿、王福生、李乃忠等专家。他们有的是民间文艺知名研究者,有的是国内著名打击乐音乐家,有的是山西知名鼓乐团体领头人,对山西锣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们畅所欲言。
山西锣鼓成山西文化的名片
常嗣新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山西省鼓乐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
鼓乐,是中国礼仪文化的组成部分。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西鼓乐在中国礼乐发展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在汉代,山西的“乐户”就很有名。长治地区现在的鼓乐——八音会,就包含“乐户”留存的遗产。
近30年来,山西鼓乐发展很快,北京亚运会、奥运会开幕式上都可以看到山西锣鼓的精彩表演。现在,山西锣鼓不仅已成为一个文化产业,人们熟知的威风锣鼓、绛州锣鼓、太原锣鼓、晋北鼓乐、长治八音会等鼓乐,在国内外都很有名。
2004年和2005年,临汾举办的两届中国鼓舞大赛,是山西锣鼓发展史上的一个节点。对于山西锣鼓未来的发展,大赛组委会曾提出:山西锣鼓应从“地摊式”表演形式向舞台艺术转变。此后,山西锣鼓开始从舞蹈、戏曲、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山西锣鼓演出形式开始进化,已出现可喜的变化。现在,山西锣鼓已可以登上舞台表演了。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老百姓的愿望,而精神文化的满足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山西鼓乐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国内外锣鼓文化中,山西锣鼓享有独特的地位,说它是“龙头老大”,也不为过。山西锣鼓所处的人文历史环境,滋养了它的生存和成长。人们周末走上太原街头,见到婚庆典礼时,常常会见到热闹的锣鼓表演。这在国内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
竞赛是推动鼓乐发展的重要方式,它既为各鼓乐鼓种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也是各地鼓乐进行交流的重要场合。过去多年,山西太原、临汾等地都举办过锣鼓大赛,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比赛影响有限。如今,这些比赛产生的效应几乎已消失殆尽。山西应举办高规格的锣鼓大赛,竞赛活动可以推动山西锣鼓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比赛,可以实现对山西锣鼓的资源整合,此外,鼓乐乐团之间的交流,也对锣鼓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山西锣鼓影响大,成为山西文化、黄河文化的名片。做好这张名片,山西鼓乐完全可以为山西文化的崛起贡献力量。
山西鼓乐影响遍及国内外
王宝灿
中国打击乐学会顾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顾问、山西省鼓乐艺术研究会会长。
山西鼓乐历史悠久,虽然无法确定山西鼓乐起源的确切年代,但是山西晋南陶寺遗址出土的鼍鼓、土鼓,可证明山西鼓乐历史至少可追溯至4000多年前。
鼍鼓、土鼓,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鼓。鼍鼓,是古人挖空一截树桩,中空的一头蒙上鳄鱼皮做成的鼓。这种古老的鼓,是用鼓槌敲击出声,还是用手拍击出声,现在仍不能确定。
山西最古老的鼓乐,保存在临汾地区。临汾文化馆馆藏的临汾鼓曲汇编中,记载着300余首威风锣鼓的鼓曲,鼓曲的名字来自历史传说,有《尧王访贤》《二郎担山》《三出岐山》,它们的名称从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些鼓曲的古老。
鼓乐文化,深深隐藏在山西文化基因中,在丁村建筑上可以看到大量“鼓”的建筑构件,它已成为一种吉祥物。作为一种山西文化特色,在山西人文化生活中、民俗中,在婚、丧、嫁、娶仪式和民间社火中,鼓乐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需要对山西鼓乐文化的兴盛给予一种解释,历史悠久应是其中一个原因。
山西鼓乐一直在进化发展,它在吸收外来鼓乐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历史上,来自西域的鼓乐和天竺佛教音乐,都对山西鼓乐的进化产生过影响。
地处中国北方的山西锣鼓,以曲风粗犷著称,它与中国南方细腻的音乐风格有显著差异。而在山西这片土地上,因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原因,从南至北,山西鼓乐又分成多个风格不同的板块。晋东南的八音会、融汇了五台山佛教音乐的晋北鼓乐、风格细腻的晋中鼓乐、演出场面气势磅礴的晋南威风锣鼓,各有千秋,各领风骚。
最近几十年,具有浓烈地域风格的山西锣鼓走出了省门、国门,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最先走出去的是运城地区的绛州鼓乐,1988年,绛州鼓乐在太原、北京表演引起轰动,其影响至今不衰;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来自临汾地区的威风锣鼓表演一炮走红,让国内外宾客品味到山西锣鼓的别样魅力;最近十多年,太原锣鼓异军突起,它的影响已遍及国内外。
现在,在香港和台湾,山西锣鼓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推广。香港和台湾等地的民间锣鼓队,都能表演经典的山西锣鼓鼓曲。在已连续举办多届的香港锣鼓艺术节上,来自香港学校、社区的参赛团体将《滚核桃》《牛斗虎》列入竞赛曲目。
山西举办锣鼓大赛适逢其时
王福生
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原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山西鼓乐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太原市锣鼓协会秘书长。
山西锣鼓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有太原锣鼓、威风锣鼓、绛州鼓乐、翼城花鼓、稷山高台花鼓、云胜锣鼓、万荣花鼓、背花锣鼓、尉村跑鼓车、背冰锣鼓、斤秤锣鼓、浑源扇鼓、岳村呱子……鼓种之多,不胜枚举。近些年,仅太原锣鼓就先后出访了丹麦、日本、法国、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等地,深受人们欢迎。
鼓乐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鼓乐又是一种没有国界的音乐语言,没有哪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表达人们的精神情绪上能比得上鼓乐来得直截了当和畅快淋漓。山西作为鼓乐大省、鼓乐之都,有资格也有力量举办高规格鼓乐盛会。
纵观国内其他省市利用各自地域文化特色,举办高规格的文化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青岛国际啤酒节、河北吴桥国际杂技节、哈尔滨国际冰灯节、大连国际时装节、自贡国际灯展艺术节、值得山西骄傲的平遥摄影节,这些高规格的盛会,无不是成功的实例。
细说国内外锣鼓文化风采,我们可以看到锣鼓文化在推动旅游发展中做出了积极贡献,云南傣族木鼓、贵州苗族鼓舞、吉林延边长鼓舞等,成为游客到当地旅游时必看节目。在国外,著名的日本鬼帮鼓、韩国民族鼓、印度恒河水鼓,也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
山西作为鼓乐文化资源大省,要做全国以至世界鼓乐文化的大文章,打造山西特色鼓文化旅游产业品牌项目。
太原锣鼓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李乃忠
太原锣鼓协会主席、太重鼓乐艺术团团长。
太原锣鼓是山西锣鼓重要的鼓种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经过新老多代锣鼓艺术家的努力,太原锣鼓获得长足发展,这一鼓种的发展现在已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截至目前,太原锣鼓在太原社区设立的传承活动点达到10个,全市锣鼓团队近百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种类,太原锣鼓丰富了太原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它现如今更已发展成为一个文化产业。作为太原锣鼓团体中的代表,太重鼓乐艺术团对传统太原锣鼓艺术进行改编——将广场锣鼓改编搬上舞台,得到国内外演艺市场的认可。在2017年,艺术团演出舞台锣鼓场次达到两百多,远远超过历年。
和省内很多鼓乐艺术团发展经历相似,太重鼓乐艺术团路走得也不平坦。2006年,为庆祝艺术团成立十周年,艺术团从社会上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学习锣鼓艺术。在周年大庆上,小伙子们的表演很出彩,征服了参加庆典的众多太原锣鼓界老前辈。然而,庆典过后,对于艺术团今后的发展方向,全团上下却心存迷惘。赶巧,一个美国艺术经纪人来太原寻找优秀锣鼓艺术团体赴美演出,他观看了太重鼓乐艺术团的表演,感觉很满意,便向他们发出邀请函。美国演出很成功,当地媒体刊发新闻,赞扬艺术的鼓声“是来自黄土高原的震撼”。此后,太重鼓乐艺术团几乎每年能接到出国表演的邀请。
鼓乐又是一种没有国界的音乐语言,无论在哪里表演,精彩的鼓声最能调动人的情绪。太重鼓乐团在国外表演时,观众席常常座无虚席。激扬的鼓声令观众们震撼,每次鼓手们精彩的表演之后,观众席都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美国演出,鼓乐团曾多次受邀到社区和学校表演,白皮肤、黑皮肤、黄皮肤的孩子们坐在观众席上欣赏太原锣鼓表演,他们看得十分投入。
锣鼓艺术的发展、传承离不开滋养,而太原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锣鼓文化的热爱,也是太原锣鼓的发展源泉。
本报记者 梁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