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灵县在传统草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发展杞柳编织,流转土地2000亩发展杞柳种植。图为巧娘宫合作社的“巧娘”们正在插杞柳。 王春喜摄
阅读提示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广灵县,创新实施“334”攻坚法。先行先试资产收益和债权收益项目,海高乳肉兼用牛养殖、新大象生猪养殖、千栋片菇菜种植等38个项目,去年带动1.54万贫困群众实现增收,255户、547人易地搬迁住入新居,14个村、3528户、8131人告别了贫困。
在刚刚脱贫摘帽的广灵县赵庄村蔬菜大棚里,村民们正忙着平地、撒肥、嫁接,一派繁忙的春耕场景。“去年,我们村就是通过发展扶贫产业脱的贫。有了党的好政策,我们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会过上幸福的好日子,也一定会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军兴奋地对记者说。
1 抓党建促脱贫——“强腰行动”筑牢战斗堡垒
广灵县属于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长期以来,农村“两委”干部普遍存在“一大三低”的问题,即年龄大、学历低、能力低、素质低,严重影响着脱贫攻坚的成效。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去年,广灵县以“三基”建设为引领,把建强组织、建好党支部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有力抓手,实施“强腰行动”,制定本土人才回归创业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优化班子结构。当年,整顿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18个,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76名村党支部书记引领发展创业项目85个,137个行政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壶泉镇商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建锐就是因本土人才政策而回归的。张建锐之前是一名复转军人,通过个人努力,成为村里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上任后,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新建蔬菜大棚10栋,每栋大棚收入5000多元,带动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广灵县同时发挥包村、驻村、第一书记“三支队伍”骨干作用,构建了领导干部带头帮扶、机关单位包村帮扶、党员干部到户帮扶、工作队员驻村帮扶、第一书记任职帮扶的“五帮联动”工作机制,3081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2.0132万户贫困户,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定的组织保障。
去年11月22日,随着广灵县望狐乡闯道坡村顺利选出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全县180个行政村顺利完成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村党组织干部更趋年轻化、知识化,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一半。村(社区)“两委”班子正职中,致富带头人、回乡创业人员、复转军人占到1/3。
2 抓发展促就业——“居家经济”助推“巧娘”脱贫
在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编织车间里,玉米皮、蒲草等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在“广灵巧娘”们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花色精美、极具创意的挎包、座垫、茶几等工艺品和生活用品。
以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居家经济”“炕头经济”就是该县深挖行业需求,做大做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鲜活实例,不仅打响了“广灵巧娘”劳务品牌,而且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目前,巧娘宫合作社在该县30个贫困村设立“巧娘加工站”,吸纳950名贫困人口就业,人均月收入900元至1300元;鸿棉制衣公司在该县9个乡镇建立了“制衣加工站”,培训带动319名贫困人口成为企业的缝纫工和裁剪工,人均月收入1800元至3000元。
记者在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采访时,拄着双拐的李小红,拿过一个用秸秆编织的小凳子让记者坐上试试。“很精致呀!这是你编的?”“不是,这是我们的白娘子编的。”李小红指着旁边低头干活的白佳敏跟记者说:“她先天性失聪听不到,但手是最巧的,出活儿也是最多的。”
当记者问她们都是贫困户吗?李小红笑着说:“在这里,我们都叫‘巧娘’,靠党的政策和自己的双手挣钱,已经脱贫了。”“没来巧娘宫以前,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来合作社上班,每个月能有1300多元的收入!”能说会道的李小红说着又夸起了合作社负责人刘金萍。
广灵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597万元,建设了扶贫开发产业手工业园区,新建标准化厂房4190.27㎡。该项目建成后,可吸纳鸿棉制衣等手工业企业入驻,实现2500人本地就业。
一个个“好点子”,让贫困户的腰包鼓了起来;一张张笑脸,是“带头人”引领贫困户迈上小康路的动力。
3 抓产业促增收——放大扶贫资金“酵母效应”
“以前扶贫不是发白面,就是发棉被大衣,如今像我这样的五保贫困户,不仅可以领到五保金,还能领到资产收益款,感觉像‘做梦’一样!”广灵县作疃乡的任兴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说。
任兴说的资产收益,就是当地正在实施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广灵县丰益农牧专业合作社利用作疃乡曹窑、平城南堡两村扶贫资金新建并配套了10栋温室大棚,全部种上了西红柿,任兴领到的630元资产收益款就是丰益农牧专业合作社发放的。
广灵县作为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县,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资产收益和债权收益两种模式,放大扶贫资金的“酵母效应”。“镇里整合我们3个村的扶贫资金,新建蔬菜大棚10栋、年出栏3200头生猪养猪场一座,去年获得资产收益款32万元,我们村分到了12万元,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分配1400多元。我们还在坡地种植优质小杂粮100余亩,带动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15万元。在这些措施和资产收益产业项目的带动下,我们村实现了脱贫摘帽。”广灵县壶泉镇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军高兴地说。
去年,广灵县实施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蔬菜交易等资产收益项目38个,涉及杂粮、菇菜、畜禽、杏果等优势产业,投入各类资金1.8542亿元,按6%—11.9%的约定收益率,年可获资产收益765.34万元,辐射151个行政村,带动贫困人口1.54万人,人均增收350元至1538元。
本报记者 曹秀娟 本报通讯员 王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