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8个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5965人实现应搬尽搬
本报讯(记者 李宁波)整齐划一的农家小院、高楼林立的特色小区、一应俱全的配套服务……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目前夏县1484户贫困户,正陆续搬到县城城郊和中心城镇的8个集中安置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变成现实。
经过对贫困群众的精准帮扶和聚焦发力,到2017年底,全县9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004户31589人脱贫,贫困人口减少到1221户2754人。易地扶贫搬迁是夏县扶贫工作的最大亮点。按照群众意愿,全县总投资3.2亿元,在8个集中安置点安置1484户贫困户5965人。不仅实现应搬尽搬,而且所有的劳动力都有活干有事做,收入有了保障。
近年来,夏县以最强力量和最实作风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他们没有简单地从自然村搬到行政村,从行政村搬到乡镇所在地,而是全县一盘棋,集中财力人力,整合资源,精准识别、严控政策红线,对最需要搬迁的109个自然村在县城的周围和附近城郊选择了8个安置点进行安置,确保不掉一户,不落一人。
埝掌镇移民新村小区安置38户139人,涉及4个行政村,按照群众意愿,全部住进朴素大方的农家小院。位于温泉小镇附近的泗交镇和祁家河乡的安置点,总投资1.36亿元,共建起12幢7层电梯房,安置建档立卡户516户。记者看到,所有安置点都选在工业园区、旅游景点或创业园区旁,所有社区的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红白喜事厅、卫生室、幼儿园、超市、日间照料中心等都配套齐全。 泗交镇圪马沟村贫困户崔青亮搬进了鸣条新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他高兴地说,从破旧的窑洞搬进宽敞明亮的好房子,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为解决群众的长期发展问题,夏县所有安置点更加突出产业、就业、创业项目,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人人有技能、户户有项目、收入有保障。全县投资3000万元,在安置点周边流转土地1200亩,发展大棚及特色经济产业,有896名群众通过承包、入股、务工增加收入;在安置点周边建设扶贫就业创业基地,不仅让企业“拎包入住”,还让1257名搬迁户就近务工。同时,通过小额信贷贴息帮扶、财政资金倾斜支持等措施,鼓励引导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培育新兴业态和经营主体185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南大里乡安置点安置155户群众,县上统一流转200亩土地发展70个大棚设施蔬菜,贫困户租赁一个大棚年收入2万元。还建设2000亩菊花产业示范园区,每亩收入达3000元。苋坪村梁小四住上95平方米的楼房,并承包了5亩菊花。他说,这下心里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