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煤矿综采电气设备正常运转的底气和保障。
他的领导胡爱保这样评价:有他在,“天空飘来六个字——那都不是事儿”。每年井下大大小小近百起电气设备事故,他总能最快找出原因,手到“病”除。
他是个认准了就不肯轻易改变的“倔强人”。同事刘哲“吐槽”:我们沟通无障碍,私下是好兄弟,但工作中争执起来他能把人气晕。
他是个耐心细致的“好师父”。徒弟刘玉军称道:师父看见我不会比我还着急,恨不得把他会的全部教给我。
他就是人称矿山“华佗”的李杰,阳煤集团三矿机电动力部综采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被评为2018年全国“最美职工”。获此殊荣者,全国仅有10名个人、1个集体。
敢于坚持己见的“土专家”
一次,一台用了七八年的采煤机突然“趴窝”,所在工作面停产30多个小时。对煤矿来说,停产是大事。矿上请来德国厂商的技术专家抢修故障。
李杰和同事们在井下一个个元器件摸排,认为可能是电气设备中的控制线路出了问题。而在会议室分析的专家却坚持认为是模块的问题,并提出更换模块。模块是控制系统的中枢,更换一次需要五六十万元。
李杰不认同专家的判断,他又下了井,接着和同事们梳理线路。50厘米宽的电控箱,只能容纳瘦小的人侧着操作,李杰和大家轮流钻进去一根一根检查,许多线路连线号都磨损得看不清了,只能凭经验操作。
40分钟后,找到了那根出了问题的线路,用旧线进行了更换。
在阳煤三矿矿长刘兴和的眼里,好矿工的标准是:“吃得了苦,办得了事,有进取精神”。刘兴和和李杰的父亲曾是同事,他说,作为矿二代的李杰很有吃苦精神,既诚实朴实,又很有灵性。
“敢于坚持己见是他的优点,凡是他认准的问题,十有八九都是对的。但他固执的口气,能把你气晕。”同事刘哲谈起李杰来,就像谈起上铺的兄弟。他们有着“工科男”相似的“脾性”,说话直,音调高,哪怕假期朋友聚会,都是在谈“变频器”“电气”,争执起来别人以为他们在吵架。
多年来,李杰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有186条,被采纳应用的有116条,创造经济价值3000余万元,其中一个革新项目获得阳泉市总工会“五小竞赛”三等奖。两年来处理井下电气设备事故164起,为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求知欲很强的“好学生”
电气运行类技术问答200例;变频器35问;这个电气知识只有2%的人知道……这是李杰朋友圈里的内容。
妻子赵永梅打开衣柜,除了衣服,满满的都是李杰的笔记本、书。“周末钻在书房里一天都不出来,看电脑看手机,也是看维修小技巧、发明、电,明星八卦不看。”
阳煤三矿所用的采煤机既有国内生产的,也有进口的,要掌握各个型号采煤机电气设备原理,需要电气、编程、英语等各方面的综合知识。技校毕业的李杰利用班余自学,工作3年就取得集团公司比武综采电工工种第三名。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一万小时定律”。
从1997年技校毕业到现在,李杰的学习远远超过了“一万个小时”。仅设备说明书他就抄了12本,自费参加机电维修班学习,自费买的书和电气元件不计其数;集团培训的教学采掘设备,他一台台练,追着厂商专业人员“求指导”,直到全部通晓。
随着时代变化,采掘机自动控制越来越先进,用胡爱保的话说,“过去拿个铁丝就能办了的事,现在要会编程序了”。李杰想买台笔记本电脑更系统地练习。那还是3年前,笔记本电脑价格不菲。周末,李杰和妻子去了市里,给妻子买了一条项链,趁妻子高兴,商量着也给自己买了一个大点的笔记本电脑。赵永梅说,笔记本电脑花了一个月工资,我早知道他的心思,我支持他,尽量多为家里做点事,给他腾出学习的时间。
妻子有个朋友的电脑上不了网,知道李杰是个热心的“家电维修通”,电话请教他。李杰电话指点朋友半天还是不行,径直出门打上车去了朋友家,从城西到城东,一趟就得四五十分钟。赵永梅一点也不奇怪。但凡有类似“明明我懂的东西,为啥修不好呢”的情况,李杰一定到现场看,修好了才肯回来。
“他是求知欲很强的好学生”,技校同学孔令剑很佩服李杰,从上学时候的基础电气知识,到现在的PLC编程、互联网,他都是我们同学圈里最早懂的。上技校时,李杰就自费买来电子技术方面的书籍、电子元器件,在家练习操作。
李杰的40多个同学中,一大半都已经转行不干技术了。这一行“苦也大、罪也大”,工作状态是上午五六点下井,下午六七点上井,“两头不见太阳”。而且,要随叫随到,电话不能关机。
从技校毕业到胜任工作,再到成为技术大拿,每一道坎儿,都要靠自己勤学苦练,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孔令剑的印象里,20多年了,李杰求知欲强、爱钻研、真诚善良的性格特征一点儿也没变。
2015年,李杰在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综采维修电工组第三名,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正上六年级的女儿小敏在一篇作文中,用5个词形容爸爸: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她写道:“我最想对爸爸说的是:有这样的爸爸我自豪。”
耐心细致的“好师父”
“做他的徒弟很幸福,一点架子也没有,从来不发火。”徒弟刘玉军对师父脾气“固执”的说法并不认可。让他感到很幸福的,还有师父的耐心讲解——别的师父说,压接线“压上抽不动就行了”,我师父会教“距离多宽、缝隙多大”,理论也教,操作也教,很容易一下子就记住了。
一次,电控箱有了问题,采煤机“趴窝”了。刘玉军仔细查了一遍,把松了的线紧了紧,没发现其他问题,盖箱之后,试运行没问题。刘玉军拿上工具准备出工作面,李杰进来了,说:“没有找到毛病就不能走。”刘玉军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按照师父的要求,又打开电控箱,把操作回路“跟”(检查)了一遍,发现是变频器的问题。
变频器不属于队组维修范围,直接汇报给矿上就可以。李杰不管这些,一定要徒弟打开,最终发现是光缆口松了,处理之后,采煤机就运行正常了。
在刘玉军印象里,师父脾气很随和。有时候夜班遇上难题,尽管很不好意思,刘玉军半夜给师父打电话请求帮助,师父都会耐心一一指点。
2015年6月,阳煤三矿成立李杰劳模创新工作室,李杰开始培训井下电钳工,5期共培训103人,24人成为矿技术骨干,75人取得高级工技术职称。2017年,集团认命李杰为技术指导,带队参加全省和全国煤炭行业技能竞赛,他两次带的徒弟,一个摘得全国综采维修电工组桂冠,一个取得全国第八和全省第六的好成绩。虽然煤矿效益不好,但在李杰等一批技术大拿的带动下,学技术、爱技术目前在三矿已蔚然成风。
【编后】
长期以来,煤炭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能源,山西煤炭外调量最高时占全国总外调量的3/4,最低时也有1/3。却很少有人知道,被誉为黑金的煤炭是怎样从几百米乃至几千米的地下滚滚涌出的。
李杰和父亲、哥哥都是矿工,每天工作“两头不见太阳”。李杰母亲第一次见李杰妻子,就对她说,我每天五点起来给他做饭,以后交给你了。母亲知道矿工的辛苦。
采访间,正好碰到刚升井的矿工,厚厚的工作衣,除了牙齿,满身黑漆,大多疲乏地走向餐厅、澡堂。路边修理场,损坏的掘进头、废旧的皮带,摞在一起,好几人高。燥热的空气里,飞起的煤灰和尘土有些呛人。
正是因为这些黑漆漆的矿工,正是因为他们以爱岗敬业、严肃认真、钻研创新、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日复一日地劳作,才托起了国家工业经济的能源基础。
李杰,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本报记者刘 强 尚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