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档案局工作人员正在修复地契。
本报4月27日讯(记者 梁成虎)今年1月12日,太原市吴家堡村将1100多份收藏多年的地契捐赠给太原市档案局保存(本报1月18日刊发专题报道)。今日记者在太原市档案局了解到,市档案馆人员裱糊室修复地契的工作,按照慢工出细活的原则,上千份地契目前为止已修复了100多份。吴家堡村民捐献的地契,年代跨越300多年,是太原市档案局一次性接受的数量最大的地契捐赠。因这批地契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十分珍贵,太原市档案局当时决定,将进行修复和数字化处理,然后向外展示。
太原市档案局技术处裱糊室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纸质文件修复工序进行修复,慢工才能出细活,力求把地契修好,不求快。
今日,记者在太原市档案局裱糊室看到,房间内的一张大木桌上,陈列着数十张已经修好的地契。这些存在不同程度破损、霉迹斑斑的地契,经过拼接、裱糊、晾干等工序,如今“旧貌换新颜”,纸张变得舒展,上面的字迹重新变得清晰起来。
“这些地契破损程度不同,所以修复起来难度也存在差异。有时,我一天能修复几张,有时一天修不好一张。”裱糊室主任科员李明耀说,吴家堡村捐赠的地契,属于不可复制性文件,他坚持修复工作慢一点的原则,几个月来修复好了100多张。
对于已修复完成的吴家堡地契,业内专家表示认可。“所有地契修好后,将存在市档案局地库内。地库恒温恒湿,可以长期保存。”太原市档案局技术处处长马玉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