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正在检查设备。 岳瑞琴摄
李杰,阳煤集团三矿机电动力部综采技术组工人,综采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在阳煤集团,37岁的他被誉为矿山井下设备的综采“神医”、矿山“华佗”。因为他有一手绝活:每年井下大大小小近百起电气设备事故,他总能最快找出原因,手到“病”除。“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同发布2018年全国“最美职工”名单,李杰名列其中。
凭借努力从普通矿工成长为专家
刚刚过去的“五一”,李杰没有外出旅游,而是利用这难得的假日,在家里徜徉知识的海洋。微信朋友圈里,大家不是晒去哪儿旅游,就是晒吃什么美食,而李杰的朋友圈却是:“这个电气知识只有2%的人知道?电气运行类技术问答200例……”
打开衣柜,里面除了衣服,就是厚厚的各种工具书和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笔记本。妻子赵永梅告诉记者:“节假日,他钻在书房里一天都不出来,看书、记笔记。即便是看电脑、看手机,也是看维修技巧、发明故事等和工作相关的内容。至于明星、八卦,他从来不看。”
1997年8月,李杰从阳煤集团技校采掘电钳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了阳煤集团三矿裕公井综采三队,当上了一名与专业对口的综采维修电工。李杰很快就体验到了理论与实践对接的艰难。“那时候,别人轻而易举就能处理的设备故障,在我手里常常需要费半天的劲儿……”李杰道出了当时的感受。这些困难对于实干好学的李杰来说,反而加速了他的成长。业余时间,他将图纸资料、说明书全部摘抄到笔记本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仅抄阅的说明书就有12本。他还自费购买了大量相关书籍,潜心汲取营养,在一次次理论和实践的磨合中补短板、练内功。为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他主动请老师傅“挑刺儿”,不断摸索经验、总结教训,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当时队里电气设备的检修技能。
2000年,他以一个新手的身份参加了全集团公司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并取得综采电工工种第三名的成绩,获“优秀技术能手”称号。
不到3年处理井下设备事故164起
有一次,一个工作面使用的采煤机出现了故障,停产两个班,这对煤矿来说是头等大事。矿上赶紧请来德国厂商的技术专家连夜抢修。技术专家从晚上8点下井处理到第二天凌晨3点,都没有找到故障原因,怀疑是模块出现了问题,提出更换模块的解决办法。可模块是控制系统的中枢,更换一次就需要五六十万元。
当天凌晨5点,接到调度电话的李杰立即下井,他不认同技术专家的意见,认为可能是电气设备中的控制线路出了问题,于是和同事们在井下一个个元器件摸排。40分钟后,他找到了故障原因,更换了那根出了问题的线路,彻底解决了问题,采煤机恢复了正常。
在矿长刘兴和的眼里,李杰“吃得了苦,办得了事,有进取精神”。
参加工作21年来,李杰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生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积极参与提出合理化建议,仅2012年至2017年,他就提出合理化建议186条,其中被采纳应用116条,创造经济价值3000余万元。2016年至今处理井下电气设备事故164起,为全矿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因此,李杰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治理井下设备的综采“神医”、矿山“华佗”。
成立工作室传授技术育人才
2015年6月,李杰琢磨着将自己所学到的综采维修电工知识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工友们,于是,三矿李杰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他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从创立工作室至今,培训了井下电钳工共5期103人,力求让工友们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通过培训,有24人成为矿技术骨干,能够独当一面的占总培训人数的23%,有75人取得高级工职称,还有6人取得井下电钳工技师职称。“做他的徒弟很幸福,他一点儿架子也没有,从来不发火。”徒弟刘玉军坦言,耐心细致的师傅经常以身作则,理论结合实际传授他本领,“恨不得把他会的全都教给我。”
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李杰,交了一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成绩单”:
2008年至2011年连续4年获阳煤集团优秀高技能人才光荣称号;2015年,李杰取得第六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综采维修电工组第三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5年12月被评为阳煤三矿劳动模范;2016年5月被评为阳煤集团劳模标兵,获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17年4月,被阳泉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阳泉市“五一”劳动奖章,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荣誉的背后,李杰常常自责:“我对家庭亏欠太大,孩子上小学六年级,我从来没有开过家长会,没有辅导过一道题,从来没有见过孩子的老师。”
对于这些,女儿小敏非常理解。她在一篇作文《我的爸爸》中,用5个词总结了自己眼中的爸爸: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坚持不懈。
本报记者 霍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