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往一处使 抱团奔小康
本报讯(记者 赵向南 通讯员 白旭平)初夏之际,正是农忙时。5月8日,兴县河儿上村的层层梯田上,几十名村民在一起种植连翘、黄芪等药材,大家边干活边畅想着未来的分红。社员们说,在合作社里种地打工就不用单膀孤人干啦,一家一户干不是缺人缺钱,就是缺技术缺信息,有了合作社带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合作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模式。兴县河儿上村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但村民生活并不富裕,种玉米、谷子等植物和打工是主要收入来源。2017年,在驻村帮扶队的指导下,村委带领全村897名村民成立合作总社,其中,村委成立的公司出资40万元占股40%,897名社员出资60万元占股60%。
合作总社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农民成为土地流转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社员屈贵平长期在外务工,家里土地撂了荒,将自家3亩土地流转到合作总社,流转为他增加收入1050元。合作总社成立以来,共流转土地260亩,由合作总社统一种植中药材。同时,采用“生产托管+流转一体化模式”引领社员参与规模经营。社员郭信堂、杨小平等15户把200亩经济林托管到合作总社,合作总社统一管理、技术、采收和销售。郭信堂高兴地说,这下子解决了技术、劳动力缺的难题,树木得到很好管护。
成立合作总社,经营范围由种植和打工,拓展到承建造林、小型基础设施等项目,由过去一业发展为多业支撑,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提供了支持,增强了社员闯市场本领,也给社员拓宽了增收渠道。今年,合作总社通过议标方式,承揽了县财政100万元扶持的300亩中药材种植工程。合作总社负责人说,合作社会集了村里各方面能人,有了实力也有了信誉,他们有承接财政工程的力量,也能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县里负责人说,该合作社成立之初,力量比较弱小,需要政府助跑一程。通过政府提供项目、合作总社承办实施、社员参与劳动的“政府+合作总社+社员”模式,支持合作总社参与植树造林,道路、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既可减轻财政投入负担,又能使合作总社获得稳定收入,还可以增加社员收入。
合作总社如何保障社员权益?村委会主任、合作总社带头人杜永军介绍,建社之初就建立了利益分享机制,确保社员合法权益。他举例说,合作总社先按全年盈余10%提取扶贫基金,对贫困户进行优先分配,扶贫巩固结束,不再提取;提取20%公积公益金,用于集体福利等公益性支出以及合作总社壮大发展;在提取以上“两金”后,形成可分配盈余,可分配盈余的60%按社员提供的产品、服务交易额或交易量实行返还分配;可分配盈余的20%按股份比例分配,其余20%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县农委负责人说,机制理顺合作总社内部的经济分配关系,农民的利益充分得到尊重。
据介绍,兴县河儿上村合作总社在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重要组织形式。目前,全县已有15个村借鉴该合作总社的模式进行创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