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春满新时代】一个农业大县的升级之路

时间:2018-05-11

长子县加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以科技引领为支撑点,以土壤改良为突破口,以结构调优为增收极,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暮春时节,在晋东南发鸠山脚下的长子县石哲镇3860亩有机旱作农业封闭试验示范区内,种谷子的、栽辣椒的、栽连翘的……农民们忙忙碌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野中,好一幅美丽的春耕图。在长子,一场事关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稳定增收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悄然进行。

科技先行——让农产品供给全面提升

“请问蔬菜专家章文洪,辣椒种植对土地有什么要求?”

“要求土壤耕耘深厚、水源无污染、排灌方便。”

“我问一下植保专家郭梅花,辣椒苗如何保证高成活率?”

“辣椒苗应选阴天或晴天下午3时后定植,起苗前一天浇透水,起苗时尽量多带宿根土。”

……

这是今年春耕播种前,长子县农委举办露地尖椒生产技术培训时的场景。台上是来自省、市、县的3位专家,台下是来自各乡镇的130多位科技带头人。“有了技术的支撑,坚定了我种辣椒的决心。今年我又流转了100亩土地,把面积扩大到了200亩。”谈起科技培训的作用,石哲镇西汉村的种植大户曹建斌信心十足。

一技在手,种田不愁。为了打破农民想改种植结构不敢改、想种高效作物不会种的尴尬局面,去年长子县与省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年邀请省农科院的十多位专家制定了《长子县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在全县建立6个集科技咨询、人才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推广于一体的试验示范基地,进一步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农户参与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来。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近两年,长子县依托全县5个区域农技站,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村级服务点12个,选聘村级技术指导员24名,遴选科技示范户120户,开展“无缝隙、全方位”的技术推广,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技能的快速扩散,解决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县农委主任李伟介绍,2017年,他们累计培训各类农业科技带头人2000余人,有610人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掌握了技术的农民开始种植蔬菜、杂粮、中药材等作物,一大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种养大户开始成长为中坚力量。

省农科院农技推广处副处长马宏斌很有感触:“要想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品种和质量跟上市场需求的步伐,就必须让农民掌握先进适用技术。”

土壤改良——让土地满足有机旱作的需求

长子县作为全省蛋鸡养殖重点县、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县,全县每年产生各类畜禽粪污大约30多万吨,2015年以前综合利用率很低,畜禽粪污成了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绊脚石。

“一方面是土地长期使用化肥出现的土壤板结和盐碱化,一方面是大量动物粪便的无序排放造成的畜禽粪污,何不大力发展有机肥产业,变废为宝用于土壤改良,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县长赵永进道出了初衷。

为此,长子县先后出台了《2015年治污减排工作方案》《2016年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规模养殖场治污减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多方面对粪污治理进行规范。财政投入扶持资金1500万元,撬动民间3600万元投入到畜禽粪污治理项目中。正源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新拓养殖有限公司、鑫绿公司、南陈范先斌家庭农场等一批龙头企业纷纷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加工生产有机肥,引领全县畜禽废弃物治理整体推进。正源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还与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30多个小散养殖场户签订粪污收集、加工合作协议,年生产有机肥2万吨,转化畜禽粪便8万多吨。

与此同时,长子县还引导养殖业与种植业配套布局,做好畜与粮、菜、果的衔接配合,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良性循环;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循环利用、化肥农药“双降”、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发力,依托5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3000亩的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在全县大范围推广土壤改良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土壤改良带来的不仅是农作物品质的提升,还有收入的增加。丹西龙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强在西寺头村建有254个温室大棚,他和南陈乡新拓养猪场签订了沼渣、沼液供应协议,用有机肥代替化肥,生产出青椒、西葫芦、黄瓜等,不但卖得快,价格还高,这些蔬菜贴着“生贵”牌商标畅销全国各地。李强对记者说:“我眼中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要生产品质好、卖得快的农产品。”

结构调优——让农民在改变中得到实惠

利用荒山、梯田地、坡耕地新植连翘的农户,根据不同标准每亩补贴200元-450元;

当年新建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园区,根据不同类型每亩补贴1000元-5000元;

当年新发展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露地辣椒园区,每亩补贴400元……

为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子县依据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结合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围绕30万亩中药材、15万亩优质蔬菜、5000万头(只)畜禽养殖“三大特色基地”的建设来优化种植结构和空间区域布局。从2016年起,每年都对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的作物予以资金扶持,出台10项优惠扶持政策和土地流转优惠政策等相关配套政策调整种植结构,推动有机旱作农业持续扩张。根据长子县《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在西部山区发展中药材17.2万亩,今年调减玉米面积3万亩,种植小杂粮1.69万亩,在东部平原新增1.2万亩规模蔬菜园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甜头。

风轻轻地吹过来,夹杂着泥土的味,裹着草木的香。

在石哲镇刁黄村,记者见到了长子县信愿禅耕农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赵树盟。去年,他在村里流转了400亩土地,雇用50多人种丹参,在他合作社打零工的农民平均增收5000多元。正在地头查看丹参发芽情况的赵树盟笑着对记者说:“自打县里出台扶持中药材产业以来,农户种植连翘的积极性高涨,已经形成一方富民产业。”

在调整种植结构的实践中,长子县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导作用,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方兴园区的草莓农庄,成为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样板;浩润公司的订单农业,出口创汇创新高;惠泽公司采用智能化温室大棚实施南果北种,火龙果、百香果、红心番石榴等有机农产品俏销市场;绿野公司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成了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样板。全县1100余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农户种植蔬菜、中药材、小米、红薯等提供产前、产中和销售一条龙服务,成为小农户联结大产业、进入大市场的纽带。

长子农业正在发生着改变。正如县委书记李国强所说:“种植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发展,农产品品质由达标向绿色有机转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更多的群众带来了实惠。”

本报记者 李全宏

  • 上一篇:【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全省首家 县域跨境电商产业园交城挂牌
  • 下一篇:芍药盛开引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