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实施的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大力支持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图为人才服务进校园。 本报记者 齐泽萍 摄
即将到来的6月注定是个迷茫的月份,因为对于将要毕业的全国820万大学生而言,去哪儿就业是个大事情。相比往年的“找不到理想的”,今年的毕业生更多的迷茫在于选择太多,比如,该去哪个城市落脚。
从今年3月起,各大城市的人才招揽政策频频亮相。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新一线城市崭露头角,杭州、武汉、成都、西安、宁波、南京等20多个城市出台人才新政,掀起了一场火热的抢人大战,送钱、送房、送户口,意图更多人才落户本地。数据显示,西安凭借今年3月的在校大学生网络落户政策短短三天时间吸引15552人迁入,包括本科学历6107人。仅3月23日一天,西安共迁入落户人口达到创纪录的8050人;武汉则凭借放宽的户籍政策,一年时间就吸引留汉大学生达20余万,抢人战可谓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而在这场“抢人”混战中,山西却略显“低调”。
为留人才各地频出奇招
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各大城市“抢人大战”进入高潮。
“即日起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大西安”的最新落户政策让西安一举成为新晋“网红”。其实,西安的人才落户政策早在2017年3月就放出“史上最宽松”户籍准入政策,紧接着一年之内户籍政策四次升级。
除了西安的大动作之外,各大城市也纷纷拿出自己史上最给力的落户措施,吸引人才落户。就邻近山西的河南省来说,2017年11月,郑州市出台郑州史上最高“含金量”广纳人才新政:“零门槛”落户范围覆盖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对新引进落户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三年内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鼓励先落户后就业,落户后暂未就业或创业的,按上述标准发放6个月的生活补贴。不论高端人才还是普通人才,郑州统统纳入怀中。
武汉自2017年2月提出“力争5年内将2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的口号后,大力放宽大学生落户条件,即大学毕业生凭借毕业证就可以登记为武汉常住户口,而且提供上千套人才公寓。南京则是放宽了人才落户门槛,允许取得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年龄在40周岁以下取得本科学历的毕业生直接落户,3年内可享受住房租赁补贴。成都市更是将年龄放宽至45岁,45岁内本科生及以上学历凭毕业证即可落户。
“人才”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未来发展的一大关键词,哪里有人才,哪里就有未来。然而对于人才的“定位”,山西更青睐“高精尖”人才。2017年我省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和特事特办引进方式,大力支持引进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数据显示,2017年一年,我省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名和“万人计划”人才4名,柔性引进了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5名“两院”院士,引进省“百人计划”人才74名。截至2017年底,我省共引进院士专家团队300余人,建立起专家工作站58个,累计申请专利443项,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0多个。
“人才之争”还是“人口之争”
有经济学家认为,各个城市间的“人才之争”绝不仅仅是地方政府为稳定楼市、发展经济着想,而是为储备年轻劳动力,应对老龄化的一场“人口之争”。
据统计,我国90后人口比80后减少44.2%,00后比90后减少33.7%。这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企业将会面临无年轻人可招的困境,很多地区会出现人口的负增长。而人口的减少,将直接导致地价、房价和物价的下跌,经济进入恶性循环。
所以,意识到这一点的城市都在打时间差,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年轻人落户,以增强自身发展的后劲,避免自己沦为衰落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创造了30年来城市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近几年劳动力成本逐年增高,无限供给、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带来的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失,此时“人力资本”显得更为重要。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产出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还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弥补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劳动总人口下降的缺口。可见争人才就是争生产力、争未来。
这一方面问题,我省似乎还未意识到。
根据我省2013年以来历年统计数据来看,全省65岁以上人口占比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8.37%增长至2017年的9.95%。可见我省还是面临很大的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另外,根据《山西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702.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71万人,仅增长0.56%,而仅西安市2017年比上年就净增加20.15万人,实现增长2.4%。所以说未来我省在人口老龄化方面的压力一定会逐渐增加。
当然面临这些问题的不仅仅是我省,翻看陕西省历年的人口数据,65岁以上人口比例也是呈逐年上升态势,而具有全国较高教育水平的武汉,因为政策问题导致高校毕业生大量流向沿海城市,不同的是他们似乎“醒悟”得更早。
门槛多高就有多尴尬
在《百度地图2018年Q1中国城市研究报告》中有一项有关《2018年全国100个主要城市吸引力榜单》,其中我省省会太原位居第52名。“邻居”城市郑州第10名,西安第12名,保定第17名,合肥第23名,石家庄第30名,济南第34名。
或“留学归国”、或“世界排名前200名的世界一流大学”、或“双一流高校”,亦或已就业……与周边城市相比,太原的落户门槛可以说是相当高的了。除上述提到的郑州、西安几乎“零”门槛外,合肥市中专以上可申请登记常住人口,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可自主选择落户地;石家庄全日制大专及以上高等院校毕业生可直接落户,公安部门即报即批,当日办结;济南不仅40岁内大中专生交1-2年养老保险可落户,硕博研究生还可获三年租房补贴;就连一线城市深圳也才“大专学历就可落户”。
而且太原的地理位置比较“尴尬”,地处我省中部,以至于我省南部的人才就可能到西安或者郑州,东部的人才有可能去石家庄、天津,这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太原的人才吸引竞争力。
人才引进政策确实优势不明显,地理位置又比较“尴尬”。使太原不仅人才吸引力不够,连留住人才也成了问题。省会城市尚且如此,其它市县的难度可想而知。
《山西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财政支持政策》中明确指出:“对所引进的科研创新领军人才及人才团队,参照各省引进同类人才的最高标准给予科研经费、安家费、生活津贴补助;对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用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或其他政府引导基金,给予直接股权投资。”“对成功引进驻晋工作国内外院士给予1000万元科研经费、200万元安家费和每年40万元津贴;对成功引进驻晋工作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领军人才给予500万元科研经费、100万元安家费和每年20万元津贴;对柔性引进的院士和‘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根据在晋实际工作月数,分别给予每月2万元和1万元的津贴。”
这些条件、待遇也算相当优越、诱人,但同周边城市相比,我们的门槛是不是太高?在山西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积累大量的“人力资本”,单单引进几十位、几百位领军人才,没有强有力的后备人才支撑,他们会不会成了“光杆司令”无兵可带呢?在各省市间抢人大战已渐白热化的今天,山西应该拿出一些“干货”,加紧行动起来了。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