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揭秘《临汾攻坚战》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8-05-17

许寿延老人。

电视剧《临汾攻坚战》剧照。

许寿延老人保存的剧本手稿和人民日报的报道版样。

今年5月17日,是临汾解放70周年纪念日,也是原临汾地区电视台(现为临汾电视台)拍摄《临汾攻坚战》电视连续剧30周年。5月14日,在这个特殊日子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作为《临汾攻坚战》电视连续剧的主创人员之一的许寿延老人的家中,听他和他的同事讲述这部曾经引起举国关注的电视剧摄制前后的故事,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电视剧拍摄前访问徐向前元帅获鼓励

据了解,临汾攻坚战又称临汾战役。1947年年底,运城解放后,国民党军队在晋南仅剩下临汾孤城可守。但临汾城西靠汾河,城垣坚固,且东关筑有外城,易守难攻。1948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率领刚刚从各部队抽调组建的八纵、十三纵、太岳军区、吕梁军区等几支部队,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浴血奋战72个日日夜夜,我军伤亡1.5万人,歼敌2.5万人,解放了临汾城。

许寿延,今年82岁,河北承德人。1975年,他从山西电影制片厂调入山西电视台驻临汾地区记者站工作。1985年,他参与创建了临汾地区电视摄制中心(临汾电视台的前身)。

许寿延虽已至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声如洪钟。当他回顾起30年前拍摄电视剧的情景,仍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每一个关键人物和时间节点都记得清清楚楚。

“临汾攻坚战是在没有飞机、坦克,又缺少火炮,火力攻城根本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攻城部队集思广益,采取了以坑道爆破破城的方法,才解放了临汾城。这一战役是我军对敌坚固防御城市进攻作战的一个典范,在解放战争史上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把临汾攻坚战尽早搬上屏幕,是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诸多文艺工作者的夙愿和追求。当年我担任临汾地区电视摄制中心主任时,也参加过《临汾攻坚战》的剧本创作组,但因多种因素干扰,都没有搬上屏幕。”许寿延介绍。

1988年初,根据山西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摄制规划,创作拍摄《临汾攻坚战》电视剧的任务落在了许寿延的肩上。许寿延说,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将这部电视剧成功地拍摄出来,他跑到襄汾县城朋友开办的旅馆中,用了七天七夜的时间,初步完成了《临汾攻坚战》文学剧本初稿,后经中央有关部门审查,基本通过。

1988年5月,许寿延带着《临汾攻坚战》电视连续剧的主创团队以及剧本,赶赴北京,拜访了徐向前元帅。

“徐帅是当年临汾攻坚战的总指挥,要想拍摄这部电视剧,特别想请示一下他老人家的意见。但当时徐帅已经86岁高龄,且身体抱恙。徐帅会不会接见我们?说实话,去北京前,其实谁也没抱太大的希望。但没想到,当我们去到徐帅家时,一听我们是从临汾赶去的,徐帅竟然邀请我们进去坐了一个小时,并认真地听了我们的汇报。”回想起当年见到徐向前元帅时的场景,他依然激动不已。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徐帅在听到我们筹拍电视剧的汇报后,表示大力支持,希望能早日开拍,还嘱咐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写剧本,不要夸张,要写真实的材料,重点要写临汾人民,没有临汾人民的支援,临汾就打不下来。”许寿延说,时隔多年,徐帅认真的语气,依然在他的耳边萦绕,他不会忘记。正是徐帅的鼓励,让他在后来拍摄这部电视剧时,投入了无限的精力。

在许寿延的家里,至今还保存着《临汾攻坚战》的全套剧本手稿、徐帅办公室的回复函件,以及大量的剧照、会议纪要等历史资料。

追忆过往 团结一心克服困难

有了徐向前元帅的支持和肯定,许寿延及一班主创人员,立刻投入到《临汾攻坚战》电视剧拍摄工作之中。

据许寿延回忆,这是临汾电视台拍摄的首部电视剧,当时为了确保摄制任务的胜利完成,特别聘请我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倡导人段成明出任了《临汾攻坚战》电视剧的制片人(他曾拍摄过《杨家将》《上党战役》《大敌当前》等几十部电视剧),聘请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孙宪元担任导演,还从八一厂聘请了摄影师、美工师、烟火枪械师,临汾文工团叶甲贵担任副导演,临汾地区电视台续天元负责摄像,王栋负责录像并兼职拍摄剧照,临汾还为各部门选调配了副手。

1989年4月1日,《临汾攻坚战》电视连续剧终于开拍。“这部电视剧一共有六集,每集大概50分钟,拍摄的初衷,要求将临汾攻坚战的真实场景全部复原出来,在一些敌我双方的主要角色上,都使用了历史原名。”许寿延说,为了拍摄好这部电视剧,中央军委特意安排了300名解放军战士参加演出,其中有50名战士暂时常驻剧组。一些群众演员,则多是临汾本地百姓。

“当时拍摄电视剧十分困难,我记得‘夜袭飞机场’的镜头是在咱临汾拍摄的,‘城墙上的敌军’是在平遥拍摄的,‘血染东关’就是在咱临汾的东关拍摄的。”许寿延说,在拍摄“血染东关”时,临汾城区东关一带,正好在搞拆迁,一些老房子都被拆得七零八落。“这拆迁的场景,刚好与剧中爆破后的场景相似,于是进行了场景的合理利用。”他回忆道。

曾担任《临汾攻坚战》录像师和剧照摄影师的王栋,在回忆起三十年前拍摄这部电视剧的场景时,依然感慨万千。“当时的拍摄很艰苦,不像现在到处都是影视基地,从设备到道具都非常方便。”王栋说,他记忆最深的,是演员中枪时的场景。当时为了还原中枪场景,演员的演出服上会提前装爆点,将装有动物血浆和小型雷管的设备绑在演出服上。等开始拍摄时,随着几声“枪响”,衣服里的雷管一炸就把血浆炸出去了,因为物资紧张,演员一般都会一次通过,谁也没有喊苦喊累,这股敬业精神现在都值得学习。

时过境迁,当年拍摄这部电视剧的原地点,如今已经被高楼大厦所代替,但许寿延还是可以清晰记得这些地点,并向记者还原了当时拍摄的场景。“现在古城公园旁边的城墙,以前就是老城墙,当时全是土堆,电视剧里有一个镜头,说的是解放军战士冲进临汾城的场景,就是在那里拍摄的,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公园。”许寿延说,在拍摄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有些情节需要到工厂厂房中置景拍摄,我们便与一些企业协商,他们一听是拍摄《临汾攻坚战》,都予以了大力支持。例如电视剧中“电灯厂、面粉厂血战”等镜头,就是在临钢厂区内拍摄的。

“剧组成员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前期在临汾现场拍摄了90多天,后期特聘请上海电影制片厂高级剪辑师沈传梯,在上海交大电教部编辑制作了18个日日夜夜。1989年7月,经过四个多月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六集电视连续剧《临汾攻坚战》终于制作完成。彭真同志还为这部剧题写了片名。”许寿延说,当时每一个参与过这部电视剧摄制的人都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希望这部作品能赶紧播放。

建议重播 传承临汾攻坚精神

“1989年7月31日,我们受当时临汾地委、行署派遣,赴京向徐向前元帅汇报《临汾攻坚战》拍摄情况,并把《临汾攻坚战》作为八一献礼片送徐帅审看。8月3日,徐向前同志办公室负责同志会见了我们,传达了徐帅对《临汾攻坚战》的指示。他们表示,在这部连续剧中对徐帅的刻画,对人民群众支前活动,对军队、战士不怕苦、不怕死、英勇顽强的攻坚精神,都拍摄得真实可信、很感人。这部剧拍得很成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许寿延说,得到徐帅的肯定,我们的一番心血,终究没有白费。中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审查组电视艺术家委员会的领导和专家们在审看《临汾攻坚战》后,肯定《临汾攻坚战》是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反映军民鱼水深情的优秀作品。

1989年9月,《大众电视》杂志以5幅剧照、一个版面篇幅对《临汾攻坚战》做了介绍。山西电视台将《临汾攻坚战》作为国庆40周年献礼片,于10月1日隆重播出。中央电视台10月9日开始连续几天在黄金时段播出。山西电视台还复制了三十多部与全国、省、市电视台交流节目。《人民日报》以“感情与鲜血凝成的历史画卷”为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文章提出:在诸多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片子中,《临汾攻坚战》是拍得比较成功的一部。

“‘攻坚精神就是谋略、胆识勇敢、开拓、创新、坚毅、觉悟和献身的精神’,这是我国著名理论家、教育家、政治家,原中央高级党校党委书记兼校长杨宪珍在《光荣的临汾旅》一书中的序言中写的。当年,《临汾攻坚战》在全国热播,引发强烈反响,学习和弘扬‘临汾攻坚精神’成为攻克艰难险阻完成任务的强大精神动力。”许寿延说,岁月如梭,当年那场可歌可泣的临汾攻坚战已经过去了70年,带着一腔热血拍摄的这部《临汾攻坚战》也已经过去了30年,曾经意气风发,为了将临汾攻坚战展现给观众的一代电视人已经渐渐老去,那股弘扬临汾攻坚精神的劲头,却依然火热如初。

“今年,是临汾解放70周年,我建议电视台可以把这部电视剧再拿出来放一放,我觉得不管时代如何进步,年轻人可以从这部剧中重新认知70年前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创建的那段历史,激励我们每个人将‘临汾攻坚精神’好好传承和弘扬下去!”许寿延说。

本报记者 刘江 通讯员 杨全

  • 上一篇:祁县中医研制出生造血小板中药汤剂
  • 下一篇:“五一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