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牛群饮水、百花争艳……一幅幅美丽又梦幻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心驰神往。这就是沁源县,一个羡煞旁人的美丽县城。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长治市西北部,地处太岳山腹地,晋东南、晋南、晋中交汇处,全境面积2549平方公里,总人口16.2万,地处中亚热带,温湿度适宜,四季分明,生态环境优良,拥有森林220万亩、天然牧坡120万亩、连片草场72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57%,居山西省首位,是全国“油松之乡”、中国绿色魅力名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4、2015、2016、2017连续四年入选“全国深呼吸小城100佳”,2017年入选“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
在沁源,人们上山采松子是家常便饭,每年白露一过,人们便开始上山采松子刨药材,山里药材多,很多乡村的医生和卫生所,能采集一季的药材,为病人储备着。“至今吃不惯现在市场上卖的松子,特别怀念小时候从山上采的那种松子。”一位离开沁源多年的人说起沁源的绿、沁源的美,还念念不忘那些吃进肚子里的“山货”。
五高一低、生态良好的绿色大县
想要呼吸新鲜、含氧量高的空气,不妨来沁源县修身养性。沁源县总体属于山岳地貌,森林覆盖面积大,环境保护好。全年二级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超过360天,一级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有270天左右;最高气温35摄氏度,最低气温-24摄氏度,年平均气温6摄氏度,无霜期90至150天,年均降雨量约656.7毫米。沁源县符合了“五高一低”标准:国土空间森林与植被覆盖率较高,历史年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高,人类旅居活动区域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较高,主要景观区绿色度、舒适度、美誉度较高,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发展推动力度较高;全境范围灰霾灾害天气影响较低。“我们这里的空气是千金买不来的,空气是每人每天必不可少的,在这里住惯了的人,不愿意出去常住,光这里的空气就令人留恋。”县里的人说道。
沁源县还是山西省第二大河流沁河的发源地,年均径流量2.6亿立方米,也是汾河发源地之一,为山西省境内的“富水县区”,素有“三晋生态第一县”之美誉。其中,沁河出境断面为三类水质,源头附近水质为二类以上水质,是山西省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河流。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大县
除了独特的自然优势,沁源县还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大县。沁源自西汉置县,初名谷远,后为谷近,北魏时期因沁河之源而得名沁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大量的杰出人物,古有退隐山林、孝悌天下的介子推,近有享誉海内外、桃李满天下的物理学家任之恭。沁源是个传统优良,精神卓越的红色大县。抗战时期,陈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期战斗生活在这里,并领导沁源军民创造了名震中外的围困日寇“两年半”的光辉战例,被毛泽东誉为“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的模范典型之一”。
经济稳健、转型求新的进步大县
沁源县2017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优,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6.3亿元,增长10.3%。各项指标均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全县经济运行整体呈现良好态势。
沁源支柱产业依然以煤焦为主,常源焦化、鑫能煤业等一批技改项目实施顺利,沁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宝珠砂、太岳山风电、联鸿光伏发电、金色豆豆农产品加工等转型项目稳步推进。灵空山康养特色小镇、琴泉山森林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全面展开,成功创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城乡面貌大为改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前期准备工作开始启动;道路建设方面:投资2.13亿元提质改造了108条、186公里乡村道路,省道松罗至上滩段改建工程进入招投标阶段,国道上滩至新店上段完成水毁路面抢复工程,黎霍高速公路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中药材、小杂粮、杨志土鸡、黑鸡、鹅、鸭等产业蓬勃发展。“我们这里的领导带领着大家走上致富路,利用森种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家禽养殖,生态观光等,提高了我们农民生活和生产的水平,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沁源县的农民朋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