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120位盲童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时间:2018-05-22

一位盲童正在用双手触摸感知文物。 本报记者寇宁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虽然看不见,但他们都盼望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5月21日,由山西博物院和太原市盲童学校共同举办的“润物细无声——可触摸体验文物精品展”在太原市盲童学校开展,省博馆藏文物的30件(组)复仿制品搬到了学校里,让120余位盲童亲手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

策划两年,让盲童“看”到文物

从青铜器,到汉字,再到反映古人生活用具的文物复仿制品……当盲童们听到省博工作人员介绍时,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大家伸长脖子,侧耳倾听,唯恐错过一个细节。

本次展览,共分为“中国文字”“青铜礼器”“多彩生活”三个单元,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是为了适应视障人士,让文物复仿制品走进盲童学校,让移动的博物馆文化在特殊群体中绽放,省博工作人员策划了两年之久,只为了把博物馆最精彩的部分,奉送给社会上更多特殊群体。

他们深入盲校做调研、开座谈会,甚至和不同年龄段的盲童进行交流,切实以盲童的需求出发,带来精品展示。“比如文物的形象要好、花纹要好,这样触摸的体验才能更好点儿。中国文字,对于盲童来说比较陌生,我们就把一些简单的字做成了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等浅浮雕的形式,让孩子们去感受。我们还把山西地区出土的鼎、簋等常见的青铜礼器的仿制品带到了盲校,展示晋国青铜器独特的艺术面貌以及高超的铸造技艺。最后,还通过鸟尊、竹马戏砖雕等展品,展示古人精致而有趣的生活。”山西博物院发展部主任梁育军表示,展品虽然简单,但却集中了三晋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让盲童对我省珍贵文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除了展品的精心设计外,工作人员还专门针对盲童写了讲解词。“这是一只大鸟,它正在回身仰望,身上有各种花纹,不过在它的背上还有一只小鸟……”因为孩子们无法向明眼人那样清晰地感知文物的状态,所以讲解词经过精雕细琢,希望能用最直白最准确的描述,让视障孩子“看”到文物。

参观现场,孩子们特别兴奋

“我终于见到鸟尊了,终于见到了……”在鸟尊仿制品面前,16岁的李烁坷紧紧拉住身旁小伙伴的手,一握再握,言语中透露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激动。原来,她和鸟尊的缘分由来已久。

李烁坷,来自忻州,早在2010年,她的爸爸妈妈从老家来学校看望她,便领着她到省博走了一遭。“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博物院,当时爸妈就告诉我省博的‘镇馆之宝’是鸟尊,可是站在鸟尊面前,我没有办法感受到它的模样,想伸手去触摸,却碰到了大大的玻璃展柜。”那一次省博之行,在李烁坷的心里激起了涟漪,那么多精美的文物,她看不见摸不着,那么辉煌灿烂的三晋历史,只能听到却无法感受其波澜壮阔……从那个时候起,李烁坷就想着,这个鸟尊究竟长什么样子?如今,8年过去了,昔日的小姑娘长成了大女孩,当她知道鸟尊也“来了”后,第一时间直奔鸟尊的仿制品面前。“这应该是鸟的两只脚,这是鸟的头,原来它的后背上能打开……”这一天,李烁坷终于圆了梦,而在她那并不清澈的眼中,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参观现场,有很多感人的画面。孩子们走到复仿文物面前时,先小心翼翼地触摸盲文,知道自己面前摆放的是什么,然后才会把手慢慢地挪到青铜器上,从下至上,从左到右,用手指腹一点点摸索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青铜器上刻着什么?是花纹吧?”“这是鸟的嘴吗?”孩子们七嘴八舌提出各种问题时,你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因为在他们面前,语言是苍白的,我们无法给出标准答案。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次特别的展览,可以在盲童的世界里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让他们知道山西的历史,知道这片土地上厚重的文化和历史。

展览现场,太原市盲童学校副校长李义山应该是最兴奋的人了。他时而告诉孩子们怎么去参观,时而搀扶着孩子走到一个个展品前。在他看来,这种参观模式,能为孩子们打开一扇与历史对话的窗户,哪怕只透进一点点的阳光,也能照亮孩子的内心世界。

让文化启迪,浸润孩子们的内心

展厅内,文物复仿制品默默绽放华彩,盲童则畅快地享受着博物馆带来的知识和乐趣。文化启迪,正在浸润着孩子们的内心,亦如活动当天的蒙蒙细雨那般,润物于无声之处。

“未来,触摸文物项目将会作为省博的一项宣教活动展开,我们也希望通过走进盲校这类尝试,让项目走得更远。既要走进更多的社会团体,让特殊人群感知历史,也要面对公众,让他们在触摸体验中,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其实,在梁育军的设想中,未来该项目将面向更多的游客,“到时候,倡导大家戴上眼罩去触摸,这样的话能切身感受盲人的世界,达到换位思考的效果。也可以面向孩子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心存善良,懂得在各种场合照顾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也可以让志愿者来体会一番,在面对特殊人群时,懂得用更加通俗的语言,去讲述一件件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而每一位公众,都应该有机会走进博物馆,与历史对话,即便是盲人朋友,有朝一日也能神采飞扬地讲述:“我的家在山西,我‘见’到过最美的文物……”

本报记者 孙轶琼

  • 上一篇:香车美女
  • 下一篇:受助学子汇报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