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作为体育活动中最活跃、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为城市形象的展示、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动力。体育场馆承载体育赛事,其开发与建设是展示城市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体育场馆推动现代社会发展,在经济、制度及文化构建层面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二青会”)是一个全国性运动会,也是新时代征程中的体育盛会之一。我省获得了“二青会”的承办权,赛事举办主赛区为太原市。为满足赛事需要,我们对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进行建设及改造,另新建大量专业场馆。“二青会”场馆的改造与完善,对太原市整体的经济、城市面貌、城市精神等方面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满足百姓体育娱乐需求,促进大众体育健康发展。
在21世纪的今天,体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现代社会节奏中的一部分。人们之所以广泛参与体育活动,主要是注重体育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娱乐身心和改善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效用。满足人们的体育娱乐需求是体育场馆经营的任务之一,因此,体育场馆在满足人们体育娱乐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大众体育的发展与提高。在“二青会”筹备期间,滨河公园沙滩排球场,山西体育中心射击馆、射箭场,太原网球中心等场馆的建设,增加了大众了解、接触和学习射击、射箭、网球等小众运动的机会,丰富了大众的体育生活,促进大众体育朝着多元化、多样性、社会化的趋势发展。在城市生活节奏中,体育场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提供给大众一个优越的健身环境,还能克服外界阻力满足大众的体育需求。除此之外,体育场馆的建设更有利于开发和普及新项目,促进体育的多元化发展,在满足大众体育需求的同时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与提高。
大力发展景观体育,加快体育产业升级。
景观体育是国内外竞技体育发展的潮流,具有生活化和人性化的特点,对展示城市地区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太原是省会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既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也有城市鲜明的快节奏感,成为了景观体育发展的客观动力。近年来,太原对景观体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比如:汾河龙舟赛、森林公园小轮车赛、城市足球赛等,为景观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提升了太原的关注度。体育作为服务业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体育制造业、体育服装业、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山西承办此次“二青会”,除了能极大地推动太原市的体育场馆建设之外,将拉动太原市的住宿、餐饮、旅游业的发展,拉动太原市GDP的大幅度提高,提升体育产业的转型及优化,加速发展太原市的现代体育服务业。
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体育场馆发展多元化。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场馆的支撑,大型体育场馆不仅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成为推动体育事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二青会”作为一个“经济引擎”,在推动地方体育发展的同时,加大了体育附加产业的发展,为我省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带来新的契机。通过场馆建设、比赛设备等投入产出,不仅可以拉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吸引相关广告、旅游、信息技术、餐饮服务等行业加大资金投入;不仅能拉动比赛期间相关行业的经济增长,而且能扩充相关经济在大数据时代的集聚效应,更能带动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仅能促进城市在建筑领域、交通领域的发展,而且能增加城市就业人口,更能拉动建筑和交通行业相关广告行业的投入。可以看出,体育场馆的建设,已经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成为肩负城市经济命脉的重要载体。从大型场馆的社会责任看,做好体育场馆的日常管理、经济工作,对拉动社会体育休闲消费、提高体育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产业结构变动、第三产业比重增长和增速、主导产业的增长和带动的产业升级,是体育场馆发展的有效路径。
打造城市精神面貌,树立山西品牌形象。
大型体育场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平台,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条件。体育场馆通过举办各种比赛、文化活动,不仅为大众带来了体育活动的物质享受,而且为人们创造了更深层次的精神享受,逐渐汇聚并形成体育场馆特色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二青会”在我省的举办,不仅将给全省广大群众带来一场体育盛宴,而且为我省全面体育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二青会”的体育文化影响下,全省广大群众的自身体育素质也将会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城市精神面貌。
体育场馆逐渐成为城市精神更新和社区复兴的重要驱动力,可带动城市经济的复兴和社区的再造,增加城市知名度,提升公民认同感。为此,体育场馆的设计应立足于我省城市精神面貌及山西品牌形象的发展,同时与人们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物质、行为、价值和制度等方面相融合,加大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在公共服务体系中,体育场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政府机构的威信,另一方面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公共关系和公平意识,带动城市经济、人文、社会、环境更新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为城市的扩大、区域服务功能的提升带来动力支持。体育场馆应进一步打造成为一个集合城市名片、公众聚集、市民文化中心的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综合场所。(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本文系山西省体育局科研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7TY133;山西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晋财大校[2014]90号)
许磊 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