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89岁的带着72岁的 “姐俩”相伴遛弯十多年

时间:2018-08-07

张兰英(左)和吴书芬老姐俩在小区阴凉处纳凉。

有一种感动叫姐妹情深,对于步入晚年的人而言,能有人一起牵手相依相伴,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在省城尖草坪区光社街办建工街第二社区的三角线街6号铁路小区,就有这样一对老姐俩,常常结伴而行,一起遛弯,一起买菜。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是亲姐俩儿,事实上,她俩仅是邻居。72岁的吴书芬老人眼睛不大好,比她大17岁的张兰英便成了她的“眼”,只要条件允许,张兰英一定会准时去吴书芬家,接她出门。

夏天出门纳凉歇息,冬天出门晒太阳,寒暑交替,四季轮回,这样的举动,张兰英坚持了十几年。

8月1日,记者走进6号铁路小区,采访了这对老姐俩背后的故事。

定点上门接送 她俩成遛弯搭档

下午4时许,午后的小院稍稍有了些凉意。89岁的张兰英午睡起来,看了会儿电视,正打算出门。每天下午这个点,正是她和吴书芬约好碰面的时间。尽管年近九旬,张兰英老人看起来很健朗,与大多数佝偻身子的老人相比,她腰板挺得比较直,走起路时,步子又大又稳。“老妈妈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锻炼,要么在楼道内,要么在楼门口,这么多年,老人家身体可好了,完全不像是快90岁的人。”同行的社区工作人员忍不住感慨。

张兰英老人住在1号楼,吴书芬老人住在5号楼,两家相距大概400米。张兰英下楼出门,不到10分钟,就到了吴书芬老人的家,老人住在一楼。“开门,我来了!”张兰英一边敲门,一边大声喊。“噢,来啦!”透过玻璃窗,隐约看到一位老人摸索着走到了门前。门开了,吴书芬招呼张兰英先进去坐。吴书芬说,她刚睡起来,还没来得及换衣服,等换好衣服,就跟张兰英出门。坐在一旁的张兰英话不多,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等着吴书芬收拾妥当。翻找出衣服,吴书芬正要穿,被张兰英一把拦住,“反了!”说着,帮吴书芬把衣服翻出来,替她撑好。吴书芬笑着伸出胳膊,穿好了外套。

随后,张兰英扶起吴书芬往门外走,到了门口,张兰英抢前跨出一步,一手扶着门框,一手扶着吴书芬:“慢点,有台阶!”吴书芬小心翼翼地跨过凹凸不平的台阶,顺利到了院子里。随后,姐俩手牵着手,慢悠悠地在院里溜达,看到一处阴凉地儿,俩人找板凳坐了下来。说说笑笑,俩人通常会待一两个小时。

末了,张兰英还会把吴书芬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再回家。有时候,遇到下雨等突发天气,张兰英会先找地方安顿好吴书芬,自己淋着雨取伞,然后再返回去接她回家。十几年了,院子里的住户都知道这对遛弯搭档。吴书芬激动地说:“这些年,多亏有老姐姐,要不是她,我压根出不了门!”

相互做伴儿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说起与张兰英的相识,吴书芬至今记忆犹新。十多年前,因为拆迁,她搬到了这个小区。吴书芬家里情况特殊,丈夫多年前不幸去世,留下两个儿子,大儿子患心脏病做过支架手术,二儿子精神残疾,在社区的帮助下,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吴书芬还有90多岁的婆婆和母亲要照顾,婆婆跟着大儿子生活,母亲瘫在床上完全不能自理,跟着她生活,而吴书芬自己也是一个患有眼疾的人,得过白内障等病,做了几次手术,始终不见好。

自己走路不方便,还得买菜做饭,照顾母亲,吴书芬的生活压力很大。有一次出门,恰巧碰到了也在遛弯的张兰英,俩人一聊便熟络起来。

与吴书芬不同,张兰英是院里的老住户,老伴儿去世后,儿女都不在身边,她自己一个人生活。但张兰英性格乐观开朗,身体很好,出门办事都是自己一个人。

“也说不上是为啥,第一次见老姐姐就觉得很投机,处得很舒服,我俩有啥说啥,无话不谈。”吴书芬说,得知她的情况后,张兰英主动提出帮忙,愿意跟她做个伴儿。头两年,她的眼睛还将就能看见,俩人常常一起约着出门买菜,花钱的时候,吴书芬看不清面值,张兰英就替她“把关”。

这两年,吴书芬的母亲离世了,她的视力越来越糟,连对面的人、脚下的大台阶都看不清。除非在自己家,否则,她根本不敢下地乱走。现在的吴书芬基本不动锅灶,日常吃喝都是孩子们照料,孙子每天给她送饭。“人老了就不中用了,想想自己的状况,想想不幸的家庭,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为啥还要活在这世上。”吴书芬老人说,她自己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得亏遇到了张兰英这位好邻居、老大姐,才让她有信心继续活下来。每次握着老姐姐的手,她就感觉踏实:“她就是我的眼睛。我们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年龄不饶人,我也不敢带她走得太远,万一摔了,我俩都扛不住。”张兰英告诉记者,以前,她们常常手牵手走到小区门口甚至外面的街上,最近这几年,俩人的体力大不如从前,她们只在楼下的院子里溜达。当被问到自己都快90岁了,为什么还要像亲人似的照顾比自己小十几岁的邻居时,张兰英老人用质朴的话回答道:“其实也没啥,我比她身体好,每天一个人也没啥事做,她身体不好,我帮衬帮衬,也觉得有个说话的人,我俩就相互做个伴儿。”。

“一般都是年龄小的搀扶照顾年龄大的,可这老姐俩正好反过来,俩老人就这么相互依靠着生活了十来年,真的不容易。”社区党支部书记辛变兰说,小区里居住的老年人比较多,大家每次看到两位老人搀扶的身影,感动敬佩之余,也都向两位老人学习,互相帮助,安享晚年。

本报记者 冯华 实习生 王昕茹

  • 上一篇:探访古村落
  • 下一篇:2万多名驾校学员参与“体验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