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法在写生。
炎炎夏日到来之际,画家马建法在太原举办了“道法自然——山水写生作品展”,其画风清新淡雅、意境朦胧,足见他一直在不懈追求中国画的意境美、笔墨美和构成美。本次展览由山西画院、山西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主办。山西画院方面对于他的作品这样评价:“‘道法’指的是用中国传统的水墨表现形式反映大自然之美,‘道’中蕴含着大美素朴、虚净空灵、观于象外、不为物役的中国山水精神。从马建法先生的这些作品中,能看出画家扎实的系统笔墨传承,以及在构图上和笔墨语言上的探索与创新,尤其在‘民居’题材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写生作品中能看到作品中所反映的观照自然、关注当下的笔墨严谨风格。”日前,马建法接受了本报专访,讲述了他从事绘画工作的经历,并分享了自己宝贵的经验,希望为山西山水画的创作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军营中不忘绘画自修
生于1963年的马建法从小生活在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氛围里,童年时期就开始学习绘画,积极参加文化馆组织的少儿培训班,当时在郭章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他提升较快,曾于1976年参加全省少年儿童美术展,并收获很多心得。1980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马建法服兵役于新疆军区某炮兵团。其间他也没有松懈自己的绘画,运用周边的生活素材,坚持连环画创作,其中包括大量人物速写、部队生活、少数民族等题材。在部队期间,他始终按照美术考试的标准,不断自修,在素描、速写和色彩方面下苦功钻研学习。这几年的学习虽然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但是他的视野和见解通过生活的历练都变得更加开阔和丰富。1984年,马建法退役回到清徐,他没有停歇,去北京画院进修绘画,得到北京画院画家的赞赏。马建法是一个不轻言放弃的人,他一直和记者强调:“认定一件事情,就要一直做下去,不要半途而废。”有了足够的学习经验积累之后,他考入山西大学艺术系进行系统的绘画学习。“这段时间是很辛苦的,因为我专攻画画,文化课水平一般,为了考试能过关,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为了自己的人生转折点拼命学习。我在山大学习的知识都是偏向于西化模式的,所以很少涉猎中国画。真正让我开始从事山水画创作,是从一次由省美协山水画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画展开始的”。
初涉山水画即收获好评
在第二届山西省山水画展上,马建法的作品《夏日太行》在众多参展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奖。且受到赵球、王学辉、郭俊生等著名画家的赏识,同时他还获得了展览结束后参与采风写生活动的资格,这是主办者对于画家能力的认可和鼓励。由于马建法在采风活动中表现良好,获得大家一致的认可,也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次写生活动成了我在山水画创作之路上的‘引路人’,不仅得到老师们给予我的艺术指导和人格上的引导,还提高了我的绘画信心和水平。”马建法一直认真做事,“在我学习的路上,是认真这个习惯让我获得了更多东西。”在采访现场,为了记者记录方便,他还普及了很多关于绘画方面的专业知识,其认真态度可见一斑。
中西合璧画风别具一格
2012年,马建法绘画生涯中又一次重要的机遇到来。因在之前的采风写生活动中,受到山西画院王学辉院长、副院长孙海青及画院艺委会考评组的赏识,他被聘为山西画院院外画师。之后,在山西画院画家和院外画师美术作品展中,马建法创作的《三晋轶事》《一行白鹭上青天》,笔墨下工,用笔刚柔结合,多用散锋笔法,别具一格,达到一种“远看有势,近看有致”的效果。为了精益求精,他在创作完成之后,还把作品拿到北京画院去批改,遂又为作品注入灵感,描摹得出神入化,“《一行白鹭上青天》一画中,桥上又加了五只若隐若现的猴子,整幅画就更活灵活现了,我还特意到动物园写生,仔细观摩猴子的神态举止”。而《三晋轶事》采用中西画法结合,视觉效果十分抢眼,令人震撼。2015年,马建法参加了由中国国家画院和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举办的“中国梦·太行魂”展览,此次展出了体现太行壮美风光的《太行威名》。他将自己擅长的“正反画”的画法充分应用到作品当中,由于精雕细琢、创作出色,效果出乎意料,最终大获成功。在近期的创作中,最令马建法满意的一幅作品是《平遥古韵》,该作品在八大山人·全国画展、今日丝路国际美术邀请展上荣获优秀奖。
本报记者 李尚鸿 实习生 宁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