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小病号们大都是一些“心急”的宝宝,还没有足月便急着从妈妈肚子里跑出来,最小的只有一斤多,还没来得及让父母看上一眼,就被送到这里住进保温箱。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NICU)率先在省内推出家庭参与式护理,让家长们走进病房,陪伴照顾孩子。5月31日,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针对在家庭式参与护理过程中家长们存在的问题以及疑问,举办了专题讲座,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早产宝宝享受袋鼠式护理
刚从保温箱抱出来的年年,还有些哭闹,伏在妈妈怀里渐渐安静下来。周女士像袋鼠妈妈把宝宝放在育儿袋里一样,将女儿拢在怀里,用衣襟包裹住孩子身体,轻哼着悠扬的歌声,这就是传说中的“袋鼠式护理”。“以前,这些早产儿是禁止和妈妈‘亲密接触’的,只能呆在由医护人员监护的保温箱中。”该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主任冀涌说,尽管这种诊治护理模式很成熟,但早产宝宝达到正常的过程比较漫长,且早产儿恢复后与妈妈有一段时间的“距离感”。去年年底,他们尝试引进“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专门设立了开放式家化病房。宝宝虽住在保温箱里,但可和爸爸妈妈共处一室,且有专业医护人员教家长照顾孩子。“半年里,我们感受到了袋鼠式护理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冀涌说,正因如此,半个月前,他们又邀请符合条件的孩子妈妈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参与孩子的日常护理。
家庭参与式护理
冀涌表示,长久以来,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普遍实施保护性隔离,这也意味着家长与孩子是完全分开的,住院期间孩子的治疗和护理都由医务人员来完成,家长只能间断地从医务人员那里得到一些病情方面的信息,但对于孩子住院的环境、生活细节等情况一无所知。这种隔离状态让很多家长倍感焦虑。“让家长们参与到护理中来,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妈妈们的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家长对我们工作的不理解。”冀涌说。“家庭式参与护理也能让妈妈们早一些接触孩子,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增进母婴间的情感交流。”冀涌说,早产儿的生理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对营养的需求较高,而且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喂养不耐受、败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只有母乳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要尽可能进行母乳喂养。有研究显示,母婴袋鼠式护理和纯母乳喂养两项措施,可大大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很多家长都是初为人父、人母,对于怎么护理孩子,一点经验都没有,特别是这些小不点儿们,相比足月的孩子,他们需要更精心、更细致的呵护,即便如此,也难免出现意外。”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苏亚梅说,以往因为考虑感染、医疗关系等因素,使得患儿与母亲的分离时间过长,也错过了母乳喂养的最佳时机。家庭参与式护理克服了这些矛盾,妈妈可跟孩子亲密接触。医护人员也会从基本的7步洗手法开始,到喂奶姿势、换尿布、拍嗝、抚触、肚脐护理等,对家长进行培训,为早产儿的预后及长期生活质量提供保障,也降低了患儿的返院率。据了解,家庭式参与护理模式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认可。目前,我国很多医院都在引进。
本报记者 薛琳 通讯员 董奇光
○链接
袋鼠式护理
袋鼠式护理是指早产儿的母(父)亲,以类似袋鼠、无尾熊等有袋的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将早产儿直立式地贴在母(父)亲的胸口,提供宝宝所需的温暖和安全感。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对早产儿采用“袋鼠式护理”,可以稳定患儿的心跳、呼吸及血氧浓度,并借由肌肤的接触减少体热及水分散失,减少患儿躁动不安和哭啼,增加早产儿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增加早产儿生长激素的分泌,缩短住院时间,使早产儿能够提早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