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在家门口就业】搬迁户走上新岗位

时间:2019-01-10

工人们正在车间加工服装。 本报记者 张谦摄

深冬的清晨,室外气温正低。1月4日一大早,52岁的万会平就骑着自行车,满面春风地出门了:“孩子们去学校了,老人的饭也做好了,我到扶贫车间做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呢。”

万会平是榆社县社城镇社城村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半年前,从远离乡镇的两河口村搬迁过来。原先她家里只有3.5亩地,全都种玉米,年收入3000多元。由于80多岁的公婆年老体弱需要照顾,老伴身体也不好,这个家庭只能用低保维持日常开销。易地搬迁后,万会平一家从破旧的土坯房搬进了新楼房,居住的条件改善了,可是家里的收入仍然没有起色。

如何改变“住着新房子、过着苦日子”现状,成为搬迁户的新难题。2018年,榆社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通过在安置区同步配套建设“扶贫车间”和20%的商业用房、优先安排易地搬迁群众公益岗位就业、鼓励搬迁村迁新拆旧资源整合等政策和举措,保证易地搬迁贫困户不仅有“新居”,还有“新业”。

记者在万会平的带领下来到了她所说的“扶贫车间”。“哒哒哒、哒哒哒……”还未走进,此起彼伏的电动缝纫机声便传了出来。走进车间,只见十几名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专心致志地裁剪、缝制,到处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个扶贫车间是专门为了吸纳贫困户就业的。”项目负责人王俊平告诉记者,服装加工扶贫车间由山西宏威安保设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以加工特种行业制服为主。“通过这类劳动密集型且加工技术含量低的工厂,即使一些身体有缺陷的弱劳动力贫困户,也能实现就业。”据悉,该车间可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收1.6万元。

“俺在这持家挣钱两不误。车间离我家不到1公里,我有足够的时间把家里安顿好,还能挣到钱,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说到未来,万会平信心满满。

目前,榆社县通过招商引资从河北雄县引进杆套气球、纸箱粘合、服务加工、手工刺绣等灵活性居家就业企业,开展就业培训3000余人,确保为每个搬迁户家庭提供1个就业岗位,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

本报记者 张谦 本报通讯员 孟娟

  • 上一篇:【在家门口就业】老百姓变身上班族
  • 下一篇:【在家门口就业】贫困户圆了工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