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2018年,注定在山西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这一年,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战略牵引作用,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结合起来,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紧扣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和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大目标,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省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取得新的进步。
太钢“手撕钢”享誉全球、晋能集团清洁能源上网电量突破19亿千瓦时、底特律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落户晋中……充沛的生机活力,正是山西经济的鲜明写照。
2018年,“三大目标”引领高质量发展,山西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持久的强劲态势。
隆冬时节,逼人的寒意挡不住三晋大地转型发展的铿锵脚步,挡不住三晋儿女干事创业的如火激情,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到处能听到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响亮之音。
建设“示范区”——
“转型项目建设年”扎实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去年前11个月,煤炭工业增长0.2%,非煤工业增长8.1%,工业结构反转初现端倪
2018年12月6日,山西通用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在太原揭牌成立,打造集投资、建设、运营、服务、管理为一体的省级通用航空发展平台,在我省培育壮大通用航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2018年12月13日,位于太原不锈钢园区的山西国控集团太原平板玻璃厂退城入园项目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一个集军民融合创新研发、生产孵化、创新产业会展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指日可待,标志着山西国控集团新产业新动能项目进入了集中施工期;
2018年12月18日,吉利汽车晋中公司第20万台整车下线,对于我省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延伸汽车产业链条具有里程碑意义。
……
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内核,是山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如期全面完成转型发展任务的根本支撑。
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我省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横下一条心发展新兴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年来,我省扶持龙头、完善配套,做强做大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电力装备、重型机械、节能环保等先进装备制造业;跟踪前沿、重点推进,大力发展大数据、物联网、增材制造、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通用航空等产业;提升档次、扩大规模,加快发展特种钢、铝镁合金、碳纤维、石墨烯、半导体等新材料产业;延伸链条、定向突破,走出差异化、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路子;盘活需求、引进项目,积极发展新型日用消费品产业。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关键靠创新驱动。冬日午夜,转型综改示范区内灯光星星点点,仍有许多窗户亮着灯,这里的白天与夜晚,聚集着我省新一批创新力量。
我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积极培育新动能,强力驱动转型发展。一年来,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新产业、新技术不断涌现……山西经济新动能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发展动力正加快转变。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跨界融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8年9月27日上午,山西省军民融合发展推进大会在太原召开,力求将我省打造成特色鲜明、要素富集、领域贯通、效益优先的军民融合发展省份。会上,共签约重大项目15个,涉及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通用航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及股权合作。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基础是抓好项目建设。
省委、省政府把2018年确定为“转型项目建设年”,一批具有战略性、牵引性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迅速发展,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全省上下形成抓项目促转型的良好态势。
去年7月10日,我省召开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推进会,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引领转型发展的载体、创新体制机制的先锋、扩大招商引资的主体、培育现代产业的引擎、创优营商环境的窗口、激发干事创业的平台。从太行山麓到汾河两岸,从塞外明珠到河东大地,处处洋溢着转型发展的气息,竞相赶超、干事创业的热潮风起云涌,一幅壮丽宏大的转型项目建设画卷在三晋大地全面铺开。
作为转型项目建设年创新之举的并联审批、职能部门责任、项目化管理、协调调度、监督考核、三级联动六项机制在省级层面全面运行。与此同时,随着我省在全省域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项目落地周期较传统审批模式缩短1/3以上。
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山西经济增长含金量大幅提升。省委明确要求,2018年各市在煤炭产量基本稳定的同时,使煤炭占规上工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用5年时间,推动制造业替代煤炭成为山西工业第一大产业,实现我省工业历史性“结构反转”。
向创新要动力,变创新为活力。
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新时代山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从去年前11个月来看,非煤工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全省工业结构反转初现端倪。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其中煤炭工业增长0.2%,非煤工业增长8.1%。11月份当月,煤炭工业增长1.8%,非煤工业增长7.9%。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3%,快于规上工业5.3个百分点。
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升级也绝非唾手可得。破解三尺冰冻,须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建设“示范区”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力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使转型发展的过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打造“排头兵”——
坚持煤炭“减”“优”“绿”发展,能源革命率先破题
2018年全省关闭36座煤矿,退出产能2330万吨,前三季度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57%
2018年9月26日,潞安集团传来喜讯,我省转型综改重大标杆工程、180万吨/年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四台气化炉全部进入满负荷运行状态,实现了两条生产线全流程满负荷运行,日均生产合格产品3000吨。
2016年至2017年,我省累计关闭52座煤矿、退出产能4590万吨。在煤炭去产能规模全国第一的基础上,2018年全省关闭36座煤矿,退出产能2330万吨。
在吨煤到升油再到克化学品的嬗变和价值提升中,在落后、先进产能一减一增两组数据曲线的升降中,折射出省委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增长动能转换,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煤炭去产能,推动煤炭产业走“减”“优”“绿”之路和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决心和信心。
“不当煤老大,争当排头兵”,是省委推动转型发展的重大思路,是我省能源领域一场全方位、深层次、历史性的革命。我省不断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四个革命”和“一个合作”,在全国率先破题,发挥引领作用。
我省坚持去产能与发展先进产能相结合、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行业转型优化升级相结合,推动煤炭产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踏上了新征程。随着我省2018年关闭的36座煤矿全部通过省级验收,2016年以来我省累计关闭煤矿88座、退出产能6920万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年度煤炭去产能任务。
在推进煤炭去产能工作的同时,我省加快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全面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推动了煤炭产业的优化升级。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煤炭先进产能5.82亿吨,比年初增加1.86亿吨,占全省煤炭生产总能力的57%,比年初提高15个百分点。比年初预计的50%先进产能占比,又前进了一大步。
山西认真落实“国发42号文件”和我省行动计划,推进能源革命在全国率先破题:制定出台《山西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2018-2019年行动计划》,从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消费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能源对外合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深化电力体制综合改革,进一步扩大晋电外送规模,绿色多元能源供给体系加快构建……
能源技术革命是能源革命的关键一环。低值煤闪氢快速裂解技术试车成功,超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光电转化效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针对“三高煤”的“晋华炉”引领世界水煤浆气化技术发展方向等一批能源革命关键核心技术重大专项获得突破,为我省争当“排头兵”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省级层面统筹推进的同时,各地市、企业、科研院所也在跑步前进:志在打造能源革命“尖兵”的大同市,一次性就集中开工69个新能源项目;长治市以入列全国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为契机,重点推进潞安2GW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智能生产线等项目,打造光伏制造产业集群;晋能集团把清洁能源作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人才引领和上市融资为引擎驱动产业快速转型。
2018年9月,汇聚全球智慧、凝聚各方力量的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更为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山西,打响了知名度,提供了澎湃动力。
全省上下以推动能源革命为引领,加快推进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能源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全省能源发展呈现良好局面。山西在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新征程上正勇往直前、阔步前行。
构建“新高地”——
眼睛向外,登高望远,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奋起直追
去年前11个月,全省进出口总额1270亿元,增长20.9%,共建友好合作伙伴68对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山西省党政代表团来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学习考察、共商合作。这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省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举措,是一次鲜活的现场培训和深刻的思想解放。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示山西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奋起直追,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新高地”,成为我省破解内陆地区开放发展难题的指引、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航标。
2018年我省抢抓新一轮开放机遇,瞄准“新高地”,勇立潮头,以开放促改革、促转型,大力培育竞争新优势,集聚转型新动能。
这一年,我省走出去、请进来步伐加快,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2018年9月份,在柏林举行的中国·山西(德国)经贸人才合作恳谈会上,山西经贸代表团与欧洲企业签约的合资合作项目达31个,达到我省同类活动的历史最好水平,标志着我省与欧洲经贸合作进入新的阶段。与此同时,我省还引进33名外籍专家和高端人才,实现了引资引技引智“三丰收”。
山西品牌丝路行,自2015年启动以来,已成为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名片”。2018年,这一活动先后走过东盟、欧洲、中东三站,走进8个国家。传播山西“故事”的同时,推介优势产业。
2018年9月4日,两趟由我省始发的中欧班列先后驶入德国杜伊斯堡铁路货运中转场站,这是我省的中欧班列首次抵达杜伊斯堡。我省中欧班列自2017年开通以来,已成为山西与欧洲贸易往来的“黄金班列”,目前已经覆盖“一带一路”沿线5个国家的10个城市,山西将更加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在“走出去”的同时,我省多次举办重量级展会,通过一次次“请进来”,让外界更加了解山西、拓展合作空间。
去年9月份,我省成功举办2018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和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通过举办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我省发出能源革命的强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能源革命思想交流和合作平台。能源博览会签订投资合作、股权合作等重大项目42个,总投资额达625.2亿元。
自2015年以来我省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旅游发展大会,成为山西对外展示形象、扩大影响、推动工作的重要窗口。2018山西旅游发展大会是历届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海内外600多位嘉宾友人共商全域旅游发展合作大计,签约18个重大文旅项目。
山西的开放新信号令人瞩目。
一年来,我省积极推动观念革命,整体上转过身来,眼睛向外,登高望远,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奋起直追。我们的“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共建国际友城45对,友好合作伙伴68对。
构建“新高地”,关键要打造制度建设、营商环境和服务创新3个“高地”,搭建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框架,以最好环境、最佳平台、最优政策,为引资、引技、引智提供保障。
建设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西的重大历史使命。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作为落实这一重大历史使命的战略举措,在“六最”营商环境打造上强力推进,在已完成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大厅管服务、一支队伍管执法“三个一工程”改革的基础上,通过一年多的设计、策划、改革,完成了“一网通办”内容设计及信息化系统建设,已从去年11月1日起全面实施,实现了服务企业“一网通办”内容最多、量化最深、服务最全。示范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配套企业”的模式,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架构。
2018年12月12日,位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的金科·山西智慧科技城正式开园。该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37天,从开工到项目招商中心正式开放只用了8个多月。金科·山西智慧科技城项目负责人刘兴春说,项目能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运营,得益于我省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是政府用“辛苦指数”换来了企业的“发展指数”。
去年1月-11月,全省进出口总额1270亿元,增长20.9%。其中,进口523.9亿元,增长24.4%;出口746.1亿元,增长18.6%。
构建“新高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推动转型发展,开放是必由之路。2018年底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吹响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号角,山西开放的步伐将持续向前,开放的山西将书写更多精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700万三晋儿女将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持久的强劲态势,奋力书写好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山西答卷”。
本报记者 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