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518件政协委员提案 六成已落实

时间:2019-01-10

1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市政协获悉,一批涉及太原市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民生事业、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民生问题得到落实,成为百姓看得见的实惠。

2018年,太原市政府系统共承办提案518件,其中提案所提建议已落实的317件,占承办总数的61.20%;合理化建议已采纳并列入相关工作计划需逐步落实的168件,占承办总数的32.43%;提案所提问题因条件所限暂时不能解决需向委员解释说明的33件,占承办总数的6.37%。

鼓励党政机关、公共机构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

委员提案:

截至2017年7月底,太原市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20464辆。其中8292辆为纯电动出租车,车型主要为比亚迪E6,是全国首个出租车全部更换纯电动车的城市。九三学社太原市委调研发现,太原市目前住宅新建和已建项目、商业新建项目的充电设施建设薄弱。部分区域的充电桩仍无覆盖,造成电动汽车“走不出去”。建议太原市要鼓励住宅小区安装充电设施。重新整体规划充电桩分布,避免资源浪费。

政府举措:

太原市在借鉴出租车更换和充电设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更换公交客车,积极推广新能源共享汽车等方式,加快太原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目前太原市已更换600余量纯电动公交车,力争2020年前实现公交车电动化。截至目前,太原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总量为25056辆,充电站135个,充电桩6567个。到2020年,基本实现住宅小区和单位内部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新建住宅停车位建设或预留安装充电设施的比例应达到100%,大型公共建筑物、公共停车场、商业区应不低于10%。

今后,太原市将积极鼓励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公共服务领域、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内部新增、更新车辆时,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按照购置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近3年来太原市公共服务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共计676辆,其中电动车443辆,推广比例高达65.5%。

构建残疾人医疗急救绿色平台

委员提案:

目前太原市残疾人约20万人。对于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医疗急救求助方面的困难应予关注和解决。民革太原市委提出,建议太原市残疾人联合会与太原市急救中心共同开展残疾人医疗急救信息平台建设,创新残障人士医疗急救服务模式,畅通残疾人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同时,太原市要建立残疾人健康信息库,并与120指挥系统进行整合对接。建立和完善太原市急救微信平台,利用微信端报警的优势,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方便残障人士实现智能医疗急救服务。

政府举措:

如今,太原市急救中心调度平台已实现简单的特殊客户资料录入,必要时可以输入特殊人员姓名及报警电话,实现报警电话呼入后自动识别。残障人员如需医疗急救时,可通过急救中心的微信平台报警,实时呼救120,并能显示患者的地理位置,在120调度中心有报警电话呼入时,系统与信息数据库中的残疾人档案进行匹配,迅速身份识别,并从医疗卫生部门信息平台调出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准确派诊,精准救治。在120施救过程和送达医院途中实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健康档案信息和生命体征数据传送到目标医院急诊室,缩短就诊时间,提高抢救率,做到院前与院内无缝衔接。

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急救微信平台,运用微信端报警系统和科技信息化手段方便残障人士实现智能医疗急救服务。残障人士只需关注微信公众号就可以使用其本人呼叫、帮亲朋呼叫、帮他人呼叫等功能,实现快速一键报警,同时将相关信息一并发送调度中心,便于及时快速救治。

加强顶层设计的规划和引导尽快完成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

委员提案:

太原市争创“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目前已初步确定整合园区周边130平方公里用地范围,全面建设太原北部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并以“一区两园”作为军民融合发展的起步区。太原市政协委员张健建议太原市市级层面尽快完成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的规划和引导。

政府举措:

2018年6月,太原市成立了“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军民融合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在全市域打造太原军民融合创新基地,争创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努力打造军民融合“太原模式”。

基地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为基础,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内核,以大型国企和军工企业为依托,以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为主攻方向,突破阻碍“军转民”和“民参军”进程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一批军民共建共享的新模式新路径,全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材料与特种材料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与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计划到2020年,基地完成投资10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经济总量达到200亿元;到2030年,基地完成投资40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经济总量达到1000亿元,基本建成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今后,按照省、市整体部署,大力开展论坛举办、技术交流、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公共服务、人才交流等工作,全面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把中央、省关于军民融合的思想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为太原市经济建设和转型发展增添新动力,探究新路径,寻求新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难题,为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大力推进太原市“特色小镇”建设

委员提案:

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引领全国小城的建设。太原市政协委员张宝莉介绍,目前太原市仍无一入选。其主要原因就是文化特色不明显、产业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到位。对太原市而言,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传统风格、民俗风情、自然禀赋的特色小城镇,是太原市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发展之路。建议太原市要按照国家关于特色小城镇建设标准,严格进行规划、论证。同时,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城市市政标准,积极推进城镇供电、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市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

政府举措:

2016年,太原市已启动了特色小城镇建设。清徐县孟封镇、晋源区晋祠镇进入省级特色小城镇目录。目前太原市已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展《太原市城市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对特色小镇作为产业研究课题的重要内容,将依据现状实际情况研究提出符合太原市发展需求和具有地域特点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研究太原市特色小镇产业特色、空间演变、文化脉络、体制机制改造政策与实施措施等内容。

针对太原市六城区开展特色小镇试点规划建设工作,由各区政府选定至少1个以文化、旅游、康养、科技等为主题的特色小镇进行建设,结合各区实际情况,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同时,市直相关部门制定了《太原市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导则》,明确了太原市特色小镇的定义、规划原则、规划编制要求等内容。主要通过“区位比选、规划相容、多规衔接”等分析,综合研究确定特色小镇的合理位置、具体范围边界。研究并确定小镇产业目标与定位,指导产业合理发展,科学培育、策划特色产业,合理布局产业空间,处理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融合的关系。

建网格化空气微观站 精准治理大气污染

委员提案:

太原市政协委员王丽英提出,近年来太原市持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太原市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但太原市大气污染治理仍存在治理措施针对性不强、行业治理进展不均衡、机动车管理依然薄弱、大气污染发现取证困难、油烟净化设备使用率不高、重污染天气应对有效性不强等问题。为此建议推进网格化空气微站建设,实现太原市大气污染精准治理、精细治理,推动重点排污单位信息公开,尤其是在线监测数据公开,让公众更好地参与大气污染防治。

政府举措:

为有效提高太原市大气环境质量,市政府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在全市开展“道路环境空气在线监测系统项目”建设,2018年2月,市政府对“六城区道路环境空气在线监测系统项目”进行招投标建设,该项目共设置322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微观站,另外增加1套β射线颗粒物检测仪器及配套的机柜和空调等辅助设施。每个自动监测微观站监测点位包含TSP、PM10、PM2.5、SO2、NO2、CO、O3、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噪声及视频监控等项目。

一是构建市级网格化平台,对与监测数据及网格化管理的统筹、督办及考核,一方面在市级平台接入了所有监测数据及相关报警、处置信息,市局对各区环保分局进行督办,考核。另一方面,由监测站主导,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出具各类专题报告。同时,为更好地发挥全市污染分析、摸清底数的功能,市级平台还将接入工地扬尘相关数据。

二是构建区级网格化平台,区级网格化平台是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平台。区级平台的主要功能为网格化管理,对发现的污染事件和报警进行处理,同时审核数据上报至市级平台。区级平台主要实现网格化管理中对网格员的调度指挥的功能。通过微观站监测数据和数据服务快速找到污染根源,发现突发事件,最终使整个环境治理可以实现快速定位、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及时改善。

目前,通过网格化项目的实施,形成了全城联动,精细管理,及时见效的环境治理管理体系,我市整体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采编山西晚报记者 李飞飞

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马立明

  • 上一篇:百名商界精英获评山西食品产业经济影响力人物
  • 下一篇:有效发挥财经委职能作用 统筹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